鬱南縣
鬱南縣[註 1]為中國廣東省下轄縣,現由雲浮市代管。位於西江西岸,東接雲浮市雲安區,南鄰羅定市,西接廣西蒼梧縣、岑溪市,北與封開縣、德慶縣隔江相望,面積1966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都城鎮中山路58號。
鬱南縣 | |
---|---|
縣 | |
鬱南大灣古建築群 | |
坐標:23°14′25″N 111°31′50″E / 23.24021°N 111.53048°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廣東省雲浮市 |
設立 | 明萬曆五年十一月戊寅(1578年1月3日) |
政府駐地 | 都城鎮 |
面積 | |
• 總計 | 1,962.03 平方公里(757.5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71,661人 |
• 密度 | 189人/平方公里(491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60,255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粵語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527100 |
電話區號 | 0766 |
車輛號牌 | 粵W |
行政區劃代碼 | 445322 |
網站 | www |
地名由來
編輯1914年,原稱西寧縣,因它與青海省西寧同名,並且在鬱水之南(西江古稱鬱水),故更名鬱南縣。1941年廣東省民政廳編《廣東各縣概況》云:「因縣在鬱水(西江)之南故名。」[2]
歷史沿革
編輯古代
編輯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全國分設9郡。今鬱南縣屬於蒼梧郡端溪縣域之部。
西晉太康年間(280一289年),在端溪縣域中增設都羅縣(縣治在今鬱南都城鎮)和武城縣。
東晉永和七年(351年),從蒼梧郡分出晉康郡,端溪縣和今天的鬱南、德慶兩縣都是該郡的轄地。
南朝宋元嘉年問(424—453年),都羅、武城兩縣合併,易名為都城縣(都城之名,由此而來),又從端溪縣分出安遂縣(縣治是令鬱南連灘鎮)。
南朝齊年間(479—502年),從端溪縣分出威城縣(縣治是今鬱南建城鎮)。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羅水(即文昌水)流域內設羅陽郡,今鬱南縣域有部分地被劃入該郡。
隋開皇十二年(592年),晉化、威城兩縣併入都城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羅陽縣改名正義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正義縣併入永熙郡的瀧水縣。安遂縣也同時轉隸永熙郡。
唐朝推行州縣制。都城縣改隸康州,安遂縣則從永熙郡改隸康州,並改名晉康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都城、晉康兩縣併入端溪縣,隸屬廣南東路德慶府。
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慶府改名德慶路。今鬱南縣仍是德慶路的轄地之一。
明朝,德慶路復名德慶府,不久德慶府降為德慶州,西寧縣隸屬肇慶府。
萬曆四年(1576年),設羅定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轄新設置的西寧縣。
萬曆五年(1577年),西寧縣在今鬱南建城鎮開始築城以作縣治,此為建城之名的由來。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寧縣的部分域地劃回原屬的信宜縣。
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1911年11月9日,廣東諮議局宣佈廣東脫離大清獨立,成立中華民國廣東軍政府。廣東軍政府通令廢府、州,留縣。
民國三年(1914年)1月,因西寧縣與青海省西寧縣同名,且鑑於該縣位於古鬱江(今西江)南岸,於是改名為鬱南縣。
民國廿九年(1941年),廣東省實行新縣制,按面積、人口、經濟、文化、交通等狀況,各縣分五等。鬱南縣為三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1950年春,鬱南縣治遷至都城鎮。
1958年11月,鬱南縣、羅定縣合併;取名羅南縣。
1961年4月,羅南縣撤消,恢復鬱南縣和羅定縣的建制。鬱南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
1994年,鬱南縣轉為雲浮市代管。
行政區劃
編輯都城鎮、平台鎮、桂圩鎮、通門鎮、建城鎮、寶珠鎮、大方鎮、千官鎮、大灣鎮、河口鎮、宋桂鎮、東壩鎮、連灘鎮、歷洞鎮、南江口鎮、西江林場、通門林場、大曆林場和同樂林場。
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人口53.4萬。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鬱南縣常住人口為371661人。 全縣常住人口與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872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17066人,下降4.39%。[4]
地方名人
編輯交通
編輯文化旅遊
編輯重要文物
編輯- 大唐故康州刺史陳君墓誌: 一九九二年在縣內江口鎮西坑村棺材嶺山陳承親墓出土,墓誌銘現收藏於鬱南縣博物館. 大唐故康州刺史陳君墓誌被譽為「嶺南第二唐刻」
- 伍氏宗祠(大灣鎮): 清代古建築
- 林氏宗祠(西壩村): 清代古建築
特產
編輯- 東壩蠶繭: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東壩種桑養蠶發靭於始於唐代,由當時落籍鬱南的中原漢族居民引入,盛於明朝萬曆年間。
- 鬱南無核砂糖橘: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02年在建城鎮金子坑工區發現了一株32年樹齡的沙糖桔,果質至上,絕大多數無核。經過培育推廣的品種。
僑胞
編輯鬱南縣內的連灘鎮有華僑和聚居在港澳臺的鄉親約二萬人,是縣內華僑、港澳臺人士較集中的鎮區。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 ^ 2023年郁南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21年[云浮]郁南县人口总人数口有多少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红黑人口库. www.hongheiku.com.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