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潛(1903年9月10日—2000年9月27日),祖籍江蘇武進,生於四川華陽(今成都市雙流縣)。北平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衛生學會委員、名譽顧問;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理事、中國農村衛生協會名譽理事。被譽為「中國公共衛生之父」[1]、「中國社區醫學之父」[2]

生平 編輯

祖父、外祖父、父親都是秀才、塾師。幼年時三歲喪母,姐姐、弟弟、姑姑也長期患病相繼夭折、去世。剛升入中學不久,感情篤厚的繼母也患了重病,久治不愈,萬般無奈由14歲的陳志潛陪着繼母到當時法國駐成都領事館附設的診所診治,診療風格與顯著的療效,使陳志潛立下決心學習現代醫學以治病救人。這時看到報上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學生李振翩的文章,就寫信請求到長沙拜師。李振翩回信建議報考新成立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陳志潛即給協和醫學院寫信,收到一封全用英文回信,表示協和醫學院全用英文教學,入學考試也全用英語考試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英語。陳志潛下決心投考協和醫學院,得到了家人支持,繼母賣掉嫁妝托人到上海買來英文版數學、物理、化學教科書,請老師補習英文,跟英國傳教士強化英文口語。經過三年學習,1920年中學畢業。1921年夏天赴北京投考協和醫學院,作為唯一來自中國西部內地的考生名列榜首。三年醫預科均獲得獎學金,1924年升入協和醫學院本科與朱章賡鍾惠瀾林巧稚榮獨山施錫恩林元英等同班同學。因為醫學學費昂貴,一度想轉學化學,但教授鼓勵他堅持學醫,連續五年繼續獲得獎學金免交學費,並在課餘兼任學生宿舍管理員併到院部會計室幫助工作勤工儉學。在五卅運動的影響下,協和醫學院一些青年醫生和學生決定以1926年的中國干支紀年 「丙寅」 為名發起成立了「丙寅醫學社」,創辦了《丙寅醫學》周刊,以提倡新醫、公醫制度,普及衛生科學知識,增進民族健康為宗旨,主要成員有諸福棠胡傳揆朱章賡賈魁、陳志潛等,陳志潛擔任周刊主編[3]。1929年從協議醫學院本科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1929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技正,任南京郊區曉莊鄉村衛生實驗區任衛生指導員。

1930年夏赴美國,在哈佛大學進修公共衛生學,1931年獲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健康教育學,後又到德國德累斯頓市健康教育中心進修。歸國後成為協和醫學院僅有的兩名中國董事之一,並任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講師,負責輔導本科醫學生和護理專業學生進行農村衛生的實習。

1932年,陳志潛接受鄉村改造運動倡導者晏陽初的邀請來到河北省定縣,任中華全國平民教育促進會衛生教育部主任,主持定縣的農村建設實驗區衛生工作,兼任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副教授及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城市與鄉村衛生教育區主任。搞出了一套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結合、個體治療與群體防治結合、專業人員與公眾參與結合的社區初級衛生保健之路。

抗戰爆發後,到長沙、貴陽參加戰時救護工作。1939年入川擔任四川省衛生實驗處(1942年改稱四川省衛生處)處長、兼任中央大學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教授和戰時救濟工作負責人。1944年,陳志潛被洛克菲勒基金會北京協和醫學院董事會選為董事。

1945年抗戰勝利後,北平協和醫學院復校,派其赴美國考察戰後的公共衛生教育。1947年初,陳志潛回國,四川省政府聘請陳志潛為本省籌建醫學院,即重慶大學醫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應邀出席第一屆全國衛生大會,參與制定了「預防為主」的國家衛生工作方針。帶領重慶大學醫學院1951級第一批公共衛生專業的全體80名學生[4]深入滇西芒市的少數民族邊疆地區與西南衛生防疫大隊一起防治惡性瘧疾、痢疾和腺型鼠疫半年,又到四川省廣元地區防治麻風病和梅毒病、到四川省安岳縣調查棉農使用農藥中毒的情況。1952年院系調整,任四川醫學院衛生學教授、衛生系代理主任、衛生系塵肺研究室主任,擔任醫學副博士研究生導師[5]。1954年,陳志潛參加了九三學社。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納陳志潛的「定縣經驗」,着手建立起全國性的鄉村衛生保健系統——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覆蓋全部農村地區的三級衛生保健網,即「赤腳醫生」運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界衛生組織總結中國農村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經驗,在1978年《阿拉木圖宣言》中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全球戰略目標。1979年受衛生部派遣,赴美國和加拿大調研醫學院教學課程和模式,訪問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和醫學院、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等,發現在這些醫學院裏,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沒有受到應用的重視,教學中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分離;唯一例外的的是密蘇里大學醫學院強調醫學生的群體健康教學;並為中國七所醫學高校爭取到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每年資助40多名教師赴美進修。1981年,受聘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1985年應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衛生科學部邀請,82歲的陳志潛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寫下自傳《醫學在中國農村——個人回憶》(Medicine in Rural China: A Personal Account),回顧自己14歲立志學醫、17歲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26歲獲醫學博士學位後畢生致力於讓現代醫學衛生保健惠及中國農民的人生經歷。1989年該書由加州大學出版社英文出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全世界推薦發行。[6]中文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4—1986年連續三屆任四川省政協委員。1984年,任九三學社中央顧問。1988年,任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

紀念 編輯

加州大學伯利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創建獎學金項目—— 「陳志潛學者」(C.C. Chen Scholars),鼓勵傑出的畢業生服務於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領導事業。

《陳志潛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2004年6月16日,四川大學隆重舉行了「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紀念會後,川大校長謝和平院士、國際友人奧斯汀夫人共同為該校公共衛生學院新科教大樓前的陳志潛教授銅像揭幕。

2020年8月17日,北京協和醫學院召開 「陳志潛口述史」 工作會議。

家人 編輯

  • 夫人王文瑾: 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畢業。1929年與陳志潛結婚。
  • 女兒陳芙君:華西附四院老年病科教授[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陈志潜教授逝世.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01, (01): 67 [2021-11-09]. ISSN 0253-9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2. ^ 蘇志. 写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之际 中国社区卫生之父——缅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陈志潜教授.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8, (16). 
  3. ^ 九號院健康服務. 疾病防控中的“大智慧”和“小聪明”. 2020-02-01 [202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4. ^ 郭, 櫛懿; 郭, 開瑜. 农村三级医学保健网的先驱——陈志潜教授. 現代預防醫學. 2003, (05): 605–607 [2021-11-09]. ISSN 1003-8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5. ^ 張, 孔來. 怀念我的恩师陈志潜教授. 現代預防醫學. 2003, (05): 621 [2021-11-09]. ISSN 1003-8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6. ^ 顧, 學箕; 金, 錫鵬; 胡, 俊峰. 介绍陈志潜教授著《中国的农村医学——我的回忆》(英文版)一书.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1991, (01): 44–45 [2021-11-09]. ISSN 0253-9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7. ^ 北京协和医学院来蓉访寻“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生平. 九三學社成都市委員會. 2017-07-31 [202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