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彥(1902年11月4日—1983年3月24日),化名曹駿天陝西三原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馬文彥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2年11月4日
 大清陝西省西安府三原縣
逝世1983年3月24日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
籍貫陝西三原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學歷

生平

編輯

民國時期

編輯

馬文彥早年在三原縣小學渭北中學就讀,早年參加三原聲援五四運動的集會。1922年,在渭北中學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3年,經劉天章介紹,考入上海大學,師從李大釗鄧中夏瞿秋白張太雷等人。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創辦《新群》雜誌。1925年初,經中共地下黨安排,馬文彥到河南鄭州從事工運工作,7月任共青團開封地委書記,期間參與籌建河南省總工會,並任共青團開封地委書記[1]。1926年5月中旬,他受李大釗委派擔任于右任的俄文翻譯,同往蘇聯敦請馮玉祥回國,之後參加了五原誓師和西安解圍戰。1927年6月,馮玉祥在陝西清黨反共,馬文彥被通緝,遂化名曹駿天,在富平教書。1928年春,負責富平縣中共組織的恢復工作,參與渭華起義。起義失敗後,他一度繼續任教,後因當局通緝逃至上海[2]。1930年,馬文彥去濟南任教,1933年7月,杜衡叛變後,馬文彥再次避居上海[3]

1936年,馬文彥作為楊虎城的參議參加西安事變。之後他在三原縣西關文昌巷,代表楊虎城負責與渭北紅軍接洽[4]。此前1929年,洛陽金村出土熹平石經,于右任知此文物後,經楊虎城斡旋求得。1933年,于右任派馬文彥到洛陽購回。1936年2月3日,馬文彥搶在日軍攻入北平之前,將剩下一批藏石陸續押送到西安[5]。1937年10月,馬文彥作為于右任秘書,一同撤至重慶。1939年,他再度返回陝西。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6]。1949年5月,解放軍攻佔西安後,馬文彥任西北軍政大學修建委員會主任、科長等職[7]

共和國時期

編輯

1950年,馬文彥出任西北民盟總支委員兼副秘書長、陝西省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1953年,參加西北赴朝鮮慰問團。1955年後,任西安市建築工程局副局長,同時擔任西安市政協委員[8]。1965年12月至1966年5月,擔任常務委員。1962年8月至1965年12月,連任常委。1978年5月至1982年1月,擔任對台宣傳組組長[9]。1982年10月至1983年3月,擔任西安市政協第七屆副主席[10]。1983年3月24日,因病去世[11]

參考

編輯
  1. ^ 《中國工會運動史料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工會運動史料全書》河南卷編委會編. 中国工会运动史料全书 河南卷 上.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10: 191–192. ISBN 7-5348-1871-0. 
  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咸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咸阳文史资料 第5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咸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1.08: 62–72. 
  3. ^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6.12: 442. ISBN 7-80712-224-2. 
  4. ^ 黨德信總主編;趙傑主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5 西安事变.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02.08: 607–609. ISBN 7-5034-1254-2. 
  5. ^ 羅宏才著;魏全瑞叢書主編. 画说汉唐文明丛书 探寻碑林名碑 1.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6.06: 37–42. 
  6. ^ 民盟陝西省委員會編. 民盟在陕西.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1.03: 293. ISBN 978-7-80256-228-8. 
  7.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三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三原文史资料 第10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三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3.02: 81–83. 
  8. ^ 程安東編. 西安文史资料 第20辑 风雨同舟四十年.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02: 434. ISBN 7-5419-5701-1. 
  9. ^ 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西安市檔案館編.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西安市组织史资料 1925.10-1987.10.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06: 1376. ISBN 7-224-03539-4. 
  10. ^ 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西安市檔案館編.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西安市组织史资料 1925.10-1987.10.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06: 1377. ISBN 7-224-03539-4. 
  11. ^ 陳恆文主編. 河南工会志 1897-1987.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07: 373. ISBN 7-215-0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