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皮小蟾

蟾蜍科厚蹼蟾属的一种两栖动物

鱗皮小蟾學名Parapelophryne scalptus)為蟾蜍科小蟾屬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海南等地,常棲息於小山溝附近潮濕處之石塊上或落葉間。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750至14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五指山[2]

鱗皮小蟾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無尾目 Anura
科: 蟾蜍科 Bufonidae
屬: 小蟾屬 Parapelophryne
種:
鱗皮小蟾 P. scalpta
二名法
Parapelophryne scalpta
(Liu et Hu, 1973)[2]
異名
  • Nectophryne scalptus
  • Pelophryne scalptus
  • Pelophryne scalpta

形態特徵

編輯

成年雄蟾體長20毫米,雌蟾體長26毫米左右,體形扁平而細長,頭長、寬幾乎相等。背面棕褐色,疣粒上略帶紅色;頭、背及四肢有鑲灰白色細紋的深棕色斑;兩眼間有三角形斑;前臂、股、脛部各有一條深色橫紋;一般背正中有一條淺色細線紋。腹面土黃色。[3]

分類

編輯

本種最初是劉承釗胡淑琴等根據海南島採集的標本認定的新種,最初歸入游蟾屬Nectophryne)稱鱗皮游蟾。之後費梁葉昌媛夫婦通過對比研究後又將其劃歸厚蹼蟾屬Pelophryne)而稱鱗皮厚蹼蟾。2003年,費梁、葉昌媛、江建平等學者通過蟾蜍科各屬特徵比較後,認為本種與亞洲地區的蟾蜍科各屬均有間斷性特徵可以區別,因此將本種歸入新屬-小蟾屬(Parapelophryne)。[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IUCN SSC Amphibian Specialist Group. Parapelophryne scalpt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54872A63858651. [2021-04-17].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鳞皮厚蹼蟾.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鳞皮小蟾.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4. ^ 費梁,葉昌媛,江建平. 中国蟾蜍科一新属[J]. 動物分類學報. 2003, 28 (4): 762–766 [2021-04-17]. doi:10.3969/j.issn.1000-0739.2003.04.0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