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熙
黎錦熙(1890年2月2日—1978年3月27日),字君緝、君劭、伯昕,號劭希、劭西、邵西,別號鵬庵,男,湖南湘潭人[1]:1,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改革家、語文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首屆學部委員,三次出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1]:459、460,被廣泛認為是「中國注音字母之父」[2]、「拼音之父」[3][4]。
黎錦熙 | |
---|---|
字 | 君緝、君劭、伯昕 |
號 | 劭希、劭西、邵西、鵬庵 |
出生 | 大清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石潭壩鄉 | 1890年2月2日
逝世 | 1978年3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88歲)
民族 | 漢族 |
母校 | 湖南優級師範學堂史地部 |
職業 | 文字學家 |
機構 |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
研究領域 | 漢語言文字學等 |
配偶 | 黃鶴壽 賀澹江 |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黎錦熙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石潭壩鄉的書香門第。[5]:47兄弟八人各有專才,人稱「黎氏八駿」。[5]:471905年,黎錦熙15歲時考中了最後一屆秀才。1906年,受湘贛萍瀏醴起義的影響,來到長沙,與張子平發起「德育會」,後遭通緝,逃匿還鄉[1]:1、2。
1907年,考入北京鐵路專修科。次年因學校毀於火災,返回湖南,考入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5]:47三年後,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12年,開始編輯小學教科書,將《西遊記》收入課文,包含了改革教育、廢除八股文、學作語體文的思想,引起保守人士的驚駭。1914年,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教員。學生中包括毛澤東等人[1]:2。
赴京
編輯1915年,赴北京應教育部邀請任教科書特約編纂員(後為編審員)。1916年,和同仁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擬定該會宗旨為「國語統一」(推行北京話)和「言文一致」(普及白話文)。1918年,和同仁促成教育部正式公佈了注音字母及常用字的標準讀音。1920年起,和同仁促成教育部改定小學、初中「國文科」為「國語科」,取消小學讀經,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1]:3、4。
1920年,開始擔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教授,兼任全國小學、中學白話文語法講習所講師及天津、保定、武昌、安慶、濟南各講習會語法講師。1922年,兼任天津、濟南、上海、長沙暑期國語講習所講師。1923年,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校的國文系教授,又與錢玄同、趙元任等組成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會。同年,創立國語辭典編纂處,任總主任[1]:4。
1924年,出版《新著國語文法》。此前的語法書,只有文言文的文法,沒有白話文的文法。有人甚至說,白話文「只有新文學而無新文法」。《新著國語文法》應運而生,是第一本漢語白話文語法專著。書中借鑑了納斯菲爾德的《英語語法》和里德的圖解法,首創了「句本位」的漢語語法學,用句法控制詞法[1]:5、6。在1956年統編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頒佈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幾乎是現代漢語語法教學的唯一通行教材[6]:1。
1926年,與錢玄同、趙元任等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1928年,任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院長。1933年,出版《比較文法》[1]:7、460。
抗戰
編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遷至西安,合併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黎錦熙任國文系教授、主任。1938年,西安臨大遷至漢中,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黎錦熙繼任國文系教授、主任。1939年,西北聯大分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陸續遷往蘭州,黎錦熙兼任教務主任。1944年,倡導西北師院、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創辦國語專修科,後來的畢業生中有100多人在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到台灣推行國語。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西北師院院長。國民黨六大召開前夕,列入朱家驊與陳立夫聯名向蔣介石推薦的98名「最優秀教授黨員」之一[7]。1946年,西北師院遷回北平,黎錦熙任國文系主任、教務主任,並參與創建九三學社。1947年,任北平師範學院國文系主任兼教授。1948年,北平師範大學恢復校稱,繼任國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8、9
1949年,被毛澤東指定和吳玉章、馬敘倫、范文瀾、成仿吾、郭沫若、沈雁冰組成中國文字改革協會[8]:1。同年,任北平師範大學校委會主席。1950年,繼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第一屆學部委員。1949年至1978年中,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10。
1978年3月27日,於北京逝世。逝世當天猶在審定由女兒記錄整理的他在北京地區語言學科規劃會上的書面發言稿[1]:14。
主要專著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黎澤渝、劉慶俄編. 黎锦熙选集. 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560228372.
- ^ 湘潭晚報. 时代英雄丨黎锦熙:中国注音字母之父. 新湖南.
- ^ 西北師大本科招生. 师大先生|拼音之父黎锦熙先生. 西北師大本科招生官方公眾號.
- ^ 伍小東姚遠. 抗战时期黎锦熙在陕南地区的学术贡献. 長江文庫.
- ^ 5.0 5.1 5.2 龍劍宇. 第二章 湘潭——地灵人杰. 《乌石寨揽胜——彭德怀故里纪行》. 重慶市: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10-01. ISBN 7-5621-2044-7.
- ^ 胡明揚 序. 黎锦熙语言学论文集.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4. ISBN 7100034752.
- ^ 45年国民党“最优秀教授党员”:华罗庚陈寅恪冯友兰.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5).
- ^ 楊慶蕙編選. 黎锦熙语言文字学论著选集.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ISBN 7303059970.
- ^ 該書在1935年1月以繁體豎排印刷,樣式見:[民国书]国语运动史纲(黎锦熙著·商务1935年版).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6).
教育職務 | ||
---|---|---|
前任: 張貽惠 國立京師大學校師範部校長 |
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院長 1928年11月—1929年1月 |
繼任: 張貽惠 |
前任: 李蒸 |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院長 1945年8月—1946年6月 |
繼任: 袁敦禮 國立北平師範學院院長 |
前任: 湯璪真 北平師範大學代理校長 |
北平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1949年5月—1950年2月 (1949年9月改稱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
繼任: 林礪儒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