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誠敬堂 (17)史記 1994年立.jpg

原始檔案(3,248 × 2,432 像素,檔案大小:3.23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繁體):〈誠敬堂史記〉
誠敬堂由先祖姑母張氏任、張氏鳳,為弘揚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之慈悲心,自清咸豐丙辰年(西元一八五六年)至昭和辛未年(西元一九三一年)。
先祖姑母於年少即誠心茹素,潛心向佛。後為弘揚佛理,乃懷普渡眾生,教化世人之淑世大志,熱心行善,濟助貧苦,澤被澎湖縣西瀛境內十三鄉里,鄉民為感念先祖姑母之恩德,絡繹至本堂膜拜,馨香禱祝,香火鼎盛。
誠敬堂之四周,涵括港子段五七六地號及五七六之內地號二筆土地,佔地零點三一0二甲,其中本堂座落港子段五七五地號之土地,為屬「龍穴」之吉地。繼先祖姑母之後,本堂傳由先姑母張氏珠、齋女呂氏蛋續承香火。至昭和庚辰年(西元一九四0年),先姑母歸真,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呂氏蛋之養女莊氏罔輅藉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徵收本堂所有耕地,並據為己有。此耕地原供諸齊女賴以維生之用,雖經各種方法催討,卻為莊氏罔輅拒絕歸還。故本堂目前僅留存港子段五七五地號之原建地,一直無法擴建,實為遺憾。
誠敬堂歷經八十六載,堂史有牌匾可考則逾一百四十載有餘,逝者如斯,遙想先祖姑母蓽路藍縷,辛苦建立,悠悠歲月,今祇剩殘垣斷壁,幸賴張氏後輩子孫有飲水思源之心,翻修整建,乃得以完成今日堂貌,並讓信眾能續參拜。緬懷先祖,積善成德,昊如日星,宜享其隆,惟吾輩感恩回饋心意,如寸草之情,何能報其德蔭於萬一。
後輩 張三光 張榮能 張國讚 敬獻
中華民國甲戌年 西元一九九四年端月吉時謹識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舟集 Toadboat
拍攝地點23° 38′ 49.24″ 北, 119° 35′ 51.77″ 東 Kartographer map based on OpenStreetMap.位於此地的本圖片與其他圖片: OpenStreetMapinfo

授權條款

我,本作品的著作權持有者,決定用以下授權條款發佈本作品:
w:zh: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 相同方式分享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 相同方式分享 – 如果您利用本素材進行再混合、轉換或創作,您必須基於如同原先的相同或兼容的條款,來分布您的貢獻成品。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澎湖白沙鄉港仔菜堂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沒有維基數據項目的某些值

作者姓名字串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舟集 Toadboat
維基媒體使用者名稱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紀橋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有著作權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視角坐標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23°38'49.240"N, 119°35'51.767"E

檔案來源 Chinese (Taiwan) (已轉換拼寫)

上傳者的原創作品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20年5月2日 (六) 17:03於 2020年5月2日 (六) 17:03 版本的縮圖3,248 × 2,432(3.23 MB)BoattoadUploaded own work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