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中國/特色條目/1

泰山封山刻石

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意音文字書寫系統。它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採用的意音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漢字也被日文與朝鮮文,以及古代越南文東亞多國語言使用。

由於表意文字特性,讓漢字可以跨語言使用,曾長期成為東亞地區交流唯一文字。今可略分為正體中文(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兩個系統。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南亞華人社區。另外,日本韓國皆有其公佈之官訂漢字表。

根據傳説,伏羲、倉頡都當是對漢字發展具有重要貢獻的人物,相傳伏羲做八卦,倉頡造文字。倉頡造字,傳説黃帝時代,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從歷史角度來看,複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個人發明,倉頡應該是在漢字的搜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而漢朝淮南子一書也描述倉頡的貢獻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發明有如天上降下五穀廣披大眾,使得資訊透過文字能傳載給任何人。近代考古發現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約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