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泰國/特選條目

曼谷農村地區的農業
曼谷農村地區的農業

泰國農業以其競爭激烈、多元化和專業化的特色見稱,農產品成功銷往世界各地。作為世界稻米市場的其中一個主要出口國,水稻是泰國最重要的農作物,其他主要農產品有魚類、木薯、橡膠、穀物和和蔗糖,而加工食品如罐裝金槍魚菠蘿和冷凍的出口量也在上升。該國北部是黑象牙咖啡(Black Ivory coffee)出產地。

現代泰國農業獨有的方法均有歷史、科學和社會等方面的根源。新石器革命後,泰國地區分階段推行農業城市,狩獵和採集糧食的社會最終發展為國教王朝(state-religious empires),台語移民更為該地區發展獨有的可持續農業方法。

自公元1000年左右,台語移民的糯米水培法令當地社會長期有可銷盈餘,稻作農業在國家安全和經濟福祉均起重要作用。後來受中國歐洲影響,農務企業的需求日益增大,透過人口增長和農地發展擴張農業。

農業發展使失業率自1960年代超過60%下降到21世紀初不足10%。在同一時期,食品價格減半,受飢餓影響的家庭從1988年的255萬個下降至2007年的41.8萬個,兒童營養不良的比例從1987年17%大幅降低到2006年7%。這歸功於(一)政府在確保基建投資、教育和信貸獲取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和(二)農務企業推行奏效的政策,幫助泰國轉型至工業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