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ATannedBurger/FAQ/ADMIN

關於權限申請

編輯

為甚麼很少處理IPBE

編輯

授權IPBE主要分四個步驟:

  1. 檢查郵件,其實我只要沒有在睡覺的時候,出於習慣,郵件跟站外聯絡都最少每3小時檢查一次。
  2. 確認資格,無非幾個部分:
    1. CA確認用戶名沒有被用到
    2. 檢查IP封禁
    3. 確認申請的用戶名符合本地方針
    4. 確認用戶申請目的並非WP:NOTHERE
    要說困難的話,其實也還好,就有時候只單看list的時候會有unicode解析錯誤,所以又要登gmail去看申請人到底寫了甚麼。
  3. 回覆,這是最耗時的部分,尤其當申請人提供不完整資訊的時候會很想要喊一聲「下面一位~」。(10到20分鐘不等。如果是沒有事先做好功課的申請人,可能會為了這用戶的申請而耗掉超過半週的時間qq)
  4. 授權,這其實是最省事的一步,大概20秒就可以完成授權。存檔的話再多算個40秒,其實耗時也不長。

思考方式

編輯

這邊簡單闡述一下我處理ANM的方式:

  1. 事實核查
    這是最基本,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如其名,就是檢查被用到論證裏的證據是不是真如提報人/被提報人描述的那樣(論證前使用的前提是否true)
  2. 檢查論證
    這挺看我心情(說實話)。如果要搞嚴謹一點的話就會真的把每段話取個首字母(比如說這段話是個前提,取個代號P)然後搞出個邏輯證明來。我自己是挺享受這段過程的,但缺點是太花時間(沒個連續的三四個小時是弄不出來的,不連續的話很容易就忘了一開始要證明什麼 )。沒什麼時間的話就是看討論了,如果沒什麼人支持這段論述,那大概率不是沒說明清楚就是超有問題。
  3. 列出問題點(論證問題:邏輯謬誤、認知偏差。事實問題:斷章取義、遊戲規則)
    我自己是習慣有本筆記本在身邊寫出來,然後隔天起床後再看一次,順邊看一下站上討論的如何,有沒有我忽略掉的點
    當然,有時候我沒帶本,就隨手拿張白紙寫,缺點是可能過沒幾天就丟了
  4. 列出建議的操作
    還是同一本筆記本上(隔天再拿出來翻的時候),根據每一條問題點,去看看以前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問題,當時又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沒有precedence的話,那會找幾個站務活躍的第三方討論,論選擇的話其實挺隨機的,不過我會盡量不去選在前幾次有被選中的用戶
    當然,如果是那些不會配合的(比如不想參和我這樣的IAR ),那自然就不會被選中,所以說這種方式挺主(濫)觀(權)的話,或許也有一定道理
  5. 操作
    這沒什麼好多說的,就執行共識而已

我是挺推薦有興趣的人去網絡上修修看Symbolic Logic(盡量是有帶等第成績的,也算給自己點學習動力),多少有些關聯。

這六個月的感想

編輯

我不是很喜歡帶着假定善意或惡意去看討論的,因為我覺得會影響到理性判斷。當然,我也不是不能理解維百上的假定善意就是現實裏經放大後的無罪推定,不過要一個人帶着那樣的濾鏡去看ANM討論是真有其困難性。這不是說「聖母」好,而是我覺得當個辯護律師真的沒什麼好處:你沒收錢,然後還要被另一方嘲諷。誠然就算你贏了,你很開心,感覺做了件善事,提升了社群的包容度,找到了你存在在維基百科的意義,那又如何?我能理解會有人來這裏尋找歸屬感,因為我曾經也是那樣的。

(先這樣,有空再寫完吧,重點是,如果你想花那麼多時間在維基百科上,那當然很感謝你,但如果你也願意帶着這樣的心態活在現實社會裏,那我想你的成就會高出許多。)

到時等你在現實中成功的時候,你或許會想感謝維基百科當作你暫時的避風港,不過當你到那個層級的時候,或許你也就沒什麼時間在這邊繼續幫用戶辯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