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文革說,即認為存在兩個文化大革命的說法,認為文革中存在上層的權力鬥爭和下層的群眾鬥爭,群眾「利用文革之機反官僚,反特權,爭取自己的利益」。兩個文革說脫胎於「社會衝突論」,在文革史研究界引起過巨大爭議。

概述 編輯

徐友漁考證,王希哲最早正式提出「兩個文革」概念,1981年他發表文章《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提出「與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相對立的人民的文化大革命」。[1]:124

徐友漁概括兩個文革說如下:  

「兩個文革」說脫胎於「社會衝突論」——這是海外中外研究者關於文革研究的一種方法和理論。西方學者李鴻永、陳佩華、安德佳、駱思典、懷特和白霖等人主張,研究文革不應集中或局限於研究中央領導人之間的路線鬥爭、政策分歧或權力鬥爭,還應該研究群眾的行為,他們的矛盾和衝突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矛盾。楊小凱、鄭義、劉國凱、王紹光等人也持「社會衝突論」的觀點,楊和鄭以及王希哲明確提出:有兩個文革,一個是上層的權力鬥爭,另一個是下層的群眾鬥爭,是群眾利用文革之機反官僚,反特權,爭取自己的利益。[2]

兩個文革說是中國大陸以外學者1996年、2006年兩次文革學術研討會上討論最集中、爭論最熱烈的話題。中國大陸學者金春明批駁了兩個文革說,[1]:125認為,兩個文革說似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主要側重一種研究理念和方法,主張研究群眾行為;另一類則帶有政治立場,把文革分為毛澤東的文革和人民的文革。關於後一類,他認為「弄清是否在那10年中神州大地上存在『兩個文革』,關鍵是要看是否存在着所謂的『反抗共產暴政的人民起義』」,而這是顯然不存在的。[2]喬晞華等人評論說:兩個文革說的成立並不需要建築在造反派提出推翻政權的基礎上,[3]:9建築在早已被拋棄的「烏合之眾論」上的一個文革說其實不攻自破,[3]:9但兩個文革說基於的理論「社會衝突論」也已過時。[3]:13喬晞華等人由此提出文革定義的「博弈說」。[3]:14

評論 編輯

金春明評論說:兩個文革說「偏離了正確方向,違反了基本史實,是不足為訓的。」[2]

徐友漁介紹說:「『兩個文革』說可能是文革研究中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最重要的一個學說,是吸引討論、研究、爭論的人數最多,觀點最多,爭論最激烈、最集中,而且最長期的一個學說。」[4]

參考 編輯

  1. ^ 1.0 1.1 陳建坡.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30年述评 (博士論文). 中共中央黨校. 2009. 
  2. ^ 2.0 2.1 2.2 金春明. “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 中共黨史研究. 1998, (2): 3-5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2). 
  3. ^ 3.0 3.1 3.2 3.3 喬晞華、Philip Monte、James Wright. 文革群众运动的动员、分裂和灭亡:以社会运动学视角. Remembering Publishing, LLC. 2020. 
  4. ^ 徐友漁. “两个文革”说:权力斗争还是社会冲突?. 愛思想網.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