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赫爾曼·納塔維賈雅
丹尼·赫爾曼·納塔維賈雅(印尼語:Danny Hilman Natawidjaja,1961年12月11日—)是一名印尼地質學家。他是印度尼西亞科學院(LIPI)地質技術研究中心的地震地質學[1]和大地構造學專家。
丹尼·赫爾曼·納塔維賈雅 Danny Hilman Natawidjaja | |
---|---|
出生 | 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梳邦縣 | 1961年12月11日
國籍 | 印度尼西亞 |
母校 | 萬隆理工學院(BS) 奧克蘭大學(MS) 加州理工學院(PhD) |
職業 | 研究員 |
知名於 | 地震專家[1][2] |
納塔維賈雅與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克里·西赫(Kerry Sieh)一起,以其論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斷層的新構造》(2000年)和《蘇門答臘俯衝帶的古大地測量學》(2004年)而知名。在印尼,納塔維賈雅為當地板塊構造研究做出貢獻。自2000年起,他對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的地震進行了預測[3][4]。
教育
編輯納塔維賈雅於1984年畢業於萬隆理工學院,獲得地質學理學士學位。隨後,他前往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學習,並於1992年獲得地質學碩士學位。最後,他前往加州理工學院深造,並於1998年獲得地質學博士學位[5][6][7],論文的重點是新構造和地震研究[8]。
職業生涯
編輯納塔維賈雅於2002年成為LIPI地震研究的發起人和協調人。自2002年起,他利用獲得的資助,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地球觀測站合作,率先建立並發展了一個連續的SuGAr GPS觀測站網絡,以監測蘇門答臘島的構造運動。
2008年至2009年,他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印度尼西亞國家災害管理局的《自然災害風險分析準則》編寫工作國家小組組長。
他發起並成為第九小組的核心成員,負責修訂《印度尼西亞國家地震危害地圖》,該地圖後來於2010年由PUPR部出版,並作為《印度尼西亞國家標準1726-2012》的主要參考資料,用於實施抗震建築規範。
他在ITB發起並開發地震研究研究生項目,即地震與活動構造研究生項目(GREAT),該項目得到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地震減災基金(AIFDR)2010-2017年雙邊項目的資助。
2011年,他作為政府資助的綜合獨立研究小組(TTRM)的首席地質學家,參與了對巴東山考古遺址進行的有爭議的地質調查[9]。
自2016年起,他擔任國家地震研究中心(PuSGeN)地質工作組主席,負責修訂印尼地震災害圖,該圖隨後於2017年由印尼國家地震研究中心部發佈,並被SNI 1726-2019所提及,以取代之前的SNI[10]。
2018年,關於2018年7月龍目島地震和餘震的多篇媒體文章都引用了納塔維賈雅的資料[11][12][13][1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AFP. Asia quietly marks fifth anniversary of deadly tidal wave. France24.com. December 24, 2009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 ^ Danny Hilman Natawidjaja, Sang Pakar Gempa yang Diakui Dunia [Danny Hilman Natawidjaja, The World-Recognized Earthquake Expert]. Pojoksatu.id. December 24, 2014 [202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印度尼西亞語).
- ^ Lebih jauh dengan: Dr Danny Hilman Natawijaya [Go further with: Dr. Danny Hilman Natawijaya]. lipi.go.id. January 9, 2005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印度尼西亞語).
- ^ Danny Hilman Peneliti Tsunami Indonesia yang Diakui oleh Dunia [Danny Hilman Indonesian Tsunami Researcher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kumparanNEWS. December 26, 2017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id-ID).
- ^ LIPI Community Profile: Danny Hilman Natawidjaja. lipi.go.id. 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s.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9) (印度尼西亞語).
-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ne Hundred and Ninth Annual Commencement, June 13, 20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site CaltechCampusPubs
- ^ Danny Hilman Natawidjaja, LIPI (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site of the 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
- ^ PhD thesis Danny Hilman Natawidjaja: Neotectonics of the Sumatran Fault and Paleogeodesy of the Sumatran Subduction Zo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site Caltech Library Service
- ^ Sulistyowati, D. and Foe, A.W., 2021. Indonesia's Own 『pyramid』: The Imagined Past and Nationalism of Gunung Pada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umanities Studies, 6(1). pp. 125–137.
- ^ Natawidjaja, Danny Hilman. Riset Sesar Aktif Indonesia dan Peranannya dalam Mitigasi Bencana Gempa dan Tsunami [Indonesian Active Fault Research and Its Role i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isaster Mitigation]. LIPI Press. 2021 [2022-11-17]. ISBN 9786024962364. S2CID 237742465. doi:10.14203/press.4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 (印度尼西亞語).
- ^ Faulder, Dominic. Is the Ring of Fire becoming more active?. Nikkei Asia. April 4, 2018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 ^ Mason, Margie. Paradise bay likely made Indonesia tsunami more dangerous. Yahoo! News. September 29, 2018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 ^ Roughneen, Simon. Power and water outages plague quake-ravaged Indonesian island as death toll rises to 131. Los Angeles Times. August 8, 2018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 ^ Why multiple earthquakes are rattling one Indonesian island. Phys.org. August 20, 2018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8).
延伸閱讀
編輯- Petit, Charlie. Indonesian Geologist says region is perfect match for Plato's Atlantis (or…. what a science writer could'a asked). 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Program at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y 28, 2013 [202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