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希
于利希(德語:Jülich,德語發音:[ˈjyːlɪç] (ⓘ))是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的一個市鎮。總面積90.39平方公里,總人口33059人,其中男性16337人,女性16722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366人/平方公里。
于利希 Jülich | |
---|---|
市鎮 | |
坐標:50°55′20″N 6°21′30″E / 50.9222°N 6.3583°E | |
國家 | 德國 |
州 | 北萊茵-西法倫州 |
面積 | |
• 總計 | 90.39 平方公里(34.90 平方哩) |
人口(2011) | |
• 總計 | 33,059人 |
• 密度 | 366人/平方公里(947人/平方哩)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郵編 | 52428 |
地理特徵
編輯于利希位於小魯爾河畔。自東向西13.3公里,自北向南10.9公里。城市的最高點(除去索非亞高地外)位於Bourheim區,高度110米。最低處在Barmen區,為70米。于利希除了城區外,還包括了15個郊區,分別為:Altenburg,Koslar,Barmen,Lich-Steinstraß,Bourheim,Mersch,Broich,Merzenhausen,Daubenrath,Pattern,Güsten, Selgersdorf, Kirchberg, Stetternich, Welldorf。
氣候情況
編輯以下數據來自于于利希研究中心氣象站: 1961 至 2004 年度平均值
年度平均 最低 最高
氣溫攝氏度°C 9,8 −21,1 (1979) 37,6 (2003) 日照時長小時數h 1528 1224 (1981) 2168 (2003) 降雨量mm 693 441 (1976) 1042 (1966) 風速m/s 3,1 2,6 (89/92) 3,8 (1970)
城市歷史
編輯于利希城建於羅馬時期,當時被作為從濱海布洛涅通往科隆的驛站。由於地處小魯爾河畔,該地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其重要性也與日俱增,在四世紀時,這裏便建起了要塞。五世紀時,于利希成為了法國殖民地,並發展成為之後的于利希大區的中心。從1328年起,這裏成為于利希公爵領地。 1234年,于利希興建起城邦,卻在1239年一場反對科隆大主教的戰爭中被毀於一旦。1279年10月14日,科隆大主教西格弗里德·馮·韋斯特堡(Siegfried von Westerburg)與于利希重歸和平,並在14世紀時新建了防禦設施。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所建的女巫塔以及城牆的遺蹟。1416年,于利希獲得了財政自主權。隨着于利希公爵權力的日漸增強,于利希公爵領地、克萊費和貝爾格地區也合併為聯合公國。威廉五世期間標誌着帝國的巔峰時期。儘管于利希在1543年時被交給帝國軍統治,並在1547年時整座城都幾乎毀於一場大火,但公爵在意大利建築師Alessandro Pasqualini的幫助下,將這座城重新建成了理想中的完美城邦。當時建設要塞以及城防的設計圖,被一直保留到了今天。這在當時曾一度是歐洲最現代化的要塞。1609年後,聯合公國分裂,直到1610年,于利希第一次陷入王位之爭,並在1621至1622年經歷了第二次王位之爭。 1794年至1814年,于利希歸屬於法國。法國人擴建了小魯爾河畔拿破崙橋頭的各項要塞和外防。1815年,于利希成為了普魯士王朝的要塞和城鎮。由於要塞的軍事意義,軍隊於1841年強烈要求在此地修建往返於科隆與阿亨兩地,穿越迪倫地區的鐵路線。1860年在一場普魯士軍隊圍困戰之後,要塞被拆毀。但這座城市仍然被作為衛戍之用。此後,1873年于利希修建了三條鐵軌,分別通往迪倫、門興格拉德巴赫以及施托爾貝格(通往阿亨)。1882年至1912年間,這三條鐵軌都進行了進一步延展。1920年期間,于利希被法國和比利時的部隊佔領。 1944年11月16日(二戰期間),于利希被英軍的炸彈轟炸,幾乎完全炸毀,因為該地的戰略位置,以及不再被繼續使用的橋頭要塞都被視為進入萊茵蘭地區的阻礙。1944年12月8日,美軍來到于利希對岸的小魯爾河西岸。二戰結束後,在1945年初期,整座于利希城因為幾近徹底摧毀而無法居住。當時無人知曉這座城市是否會被重建。直到1949年至1956年間,在市長Heinrich Röttgen的領導下,才開始了主城區的重建工程,保留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色。隨後的50、60年代,又在此地建立起了科研中心(今天的于利希研究中心)。隨着科研中心的興建,當地來了一批新的市民入駐,其中許多都是學者。至1972年1月1日,于利希的人口提升到了30000人。戰後,城區正中的要塞被改建為城市高級中學,在90年代,這裏一度是于利希城文化和旅遊的重要景點。 1968年至1983年,于利希連接迪倫地區的鐵路由於客流量不足而被關閉。直到1993年,迪倫鐵路局接管了該區鐵路的運營,並開通了一輛地區小火車。1998年4月25日至10月4日,在于利希舉辦了一屆州花園展,從而將重建橋頭要塞以及大型休閒場所——橋頭公園的事宜提上議程。 如今,于利希市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為這裏有着世界聞名的科研中心(建於1956年),以及阿亨應用技術大學于利希分校(建於1970年)。 于利希市區的地標建築是女巫塔。
城市政治
編輯市長: 2015年9月27日,無黨派人士Axel Fuchs先生被選舉為新任市長。新政府於2015年10月21日開始執行政務。
城市夥伴關係:
1964年至2013年,于利希與北法城市奧布爾丹結為友城。由於財政原因,友城關係於2013年終止。目前Haus Overbach高級中學、于利希女子中學、于利希Zitadella高級中學與其他國家開展了一些遊學交流項目。
2017年,于利希與中國太倉結為友好城市。
體育休閒
編輯于利希城市與周邊為市民的體育休閒活動提供了很多可能。沿着小魯爾河畔騎行,穿越自然保護區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親近大自然的活動。另一個選擇是索非亞高地,這是一座為修建Hambach礦場而人工挖出的山,是徒步、騎行、騎馬的不二選擇。
騎行: 小魯爾河路線:此路線連接了Venn高地與Maas河口。 瓦塞爾布格路線:這條路線串聯了130座小山,直達艾弗爾國家公園邊緣。 綠肺路線:這條綿延了370公里的路線穿過了比利時貝靈恩、荷蘭海爾倫以及德國迪倫地區的自然保護區,並會經過歐洲最大的煤礦地之一。
橋頭公園:
橋頭公園建於1998年,當時是為了舉辦州花園展會,之後逐步發展為家庭與學校所喜愛的休閒場所。甚至還有從比利時與荷蘭遠道而來的遊客。佔地30多公頃的公園中有大型遊樂場所,還有一條滑板道。這裏還有一個大型開放式舞台,可以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此外,公園內還提供了餐飲和小吃服務。
體育活動: 于利希有60多個體育社團,有多個足球場、網球場、室內運動場。其中TTC乒乓球社團在歐洲地區頗有名氣。 SC Jülich 1910在1969年至1971年間三次參加了全德業餘足球聯賽,並在1972年時打入了半決賽,是德國著名的業餘足球隊。1997年時該社團更名為SC Jülich 1910/97。
當地華人
編輯于利希市雖然是一座小城,卻在當地生活着不少華人。2014年的數據顯示,全市已登記註冊的外籍人士有5351人,其中華人612人,佔11.4%。2015年6月,阿亨日報中提到于利希市生活着1200多位華人,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華人數量佔據了全市(包括郊區)總人口數的5%,這一比例相當驚人。這與當地的國際化研究中心以及阿亨應用技術大學國際留學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當地華人也積極組建了不同的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其中較為著名的華人組織有:于利希學生學者聯合會(成立於1988年)、于利希中國文化協會(成立於2007年)、于利希研究中心學聯(成立於2016年)。
應用技術大學
編輯包含專業應用化學工程,生物工程,醫藥工程,工業數學以及能源技術等的于利希校區,是阿亨應用科技大學的一部分。
于利希太陽能研究所
編輯建立於1991年的阿亨應用科技大學于利希太陽能研究所,一直在為太陽能光熱示範及于利希塔式太陽能實驗電站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學校
編輯于利希有五所小學: 于利希市北部小學,于利希市東部小學,于利希市南部小學,于利希市西部小學和天主教小學。兩所特種學校:希爾姆學校, 以發展為重點的學校,以及位於賽格多夫的聖斯德望學校,發展學校以智力發育為開發重點。五所中學:魯爾聯合中學,實驗中學,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市中心的城堡高級中學以及位於巴門區的奧弗巴赫宮高級中學(Gymnasium Haus Overbach)。 另外,北萊茵-西法倫州教育部規劃在于利希設立實科中學。于利希還有一個職業學校及著名的阿亨應用科技大學校區。
于利希研究中心
編輯于利希研究中心(德語: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FZJ),英語:Jülich Research Centre)是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下屬的研究機構之一,成立於1956年。于利希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能源與環境、信息科技、腦科學研究,現有超過5000名研究人員,是歐洲最大的研究機構之一。研究中心在核物理、磁共振腦成像、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和高倍透無線電鏡,腦科學等方面的研究處於世界前沿。其中固體研究所Peter Grünberg 教授因發現巨磁電阻效應而榮獲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于利希研究中心最初是以兩座核反應堆MERLIN(FRJ-1)和DIDO(FRJ-2)為基礎建立的。目前反應堆已被關停。
醫療衛生
編輯St. Elisabeth 醫院 St. Elisabeth 醫院於1891年9月19號正式成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醫院被戰火夷為平地。在隨後的1946年和後來的幾年中,醫院的重建工作陸續完成。醫院在隨後的發展之中又逐步設立耳鼻喉(科)ENT(1950)和婦產科(1959).自1959年以來,醫院開設了下屬的護士學校。在2003年,醫院又增添了門診手術中心和新型的病房。截至目前,醫院共有156個床位和300名工作人員。
急救服務 德國紅十字會和馬耳他急救中心在于利希提供急救服務。杜倫區(RDKD)委託他們進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