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唐代畫家韓滉的作品,是現時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為題材的紙絹畫。[2]五牛圖先後被宋高宗趙構、元人趙伯昂趙孟頫及清代皇帝乾隆收藏,乾隆一直將五牛圖收於紫禁城內,直至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五牛圖下落未明一段長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五牛圖才出現在香港的一個拍賣會上,最終由中方以6萬港元購回[3],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註 1]之一,被譽為「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韓滉《五牛圖》[1]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佈
時代唐朝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入錄2012年
外部影片連結
video icon BTV-絕世珍寶《五牛圖》—顛沛流離的回歸路
video icon CCTV-《文明之旅》解密國寶《五牛圖》

《五牛圖》為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韓滉所畫,圖為設色紙本,紙質為麻紙,長20.8公分,總寬139.8公分,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紙質動物畫作[4],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此圖卷從右至左,一字排開,畫了五頭姿態各異的牛,圖畫中除了五頭牛外,只有一小叢荊棘,沒有其他任何襯景,以這種完全突顯主題的方式來構圖,極其大膽,充份顯示韓滉高超的寫實描繪能力。

作品

編輯

韓滉筆下的五牛造型非常準確,筆法簡潔老練,線條勁健有力,將五頭牛不同的體勢姿態,筋肉骨髂,肌理皺摺,甚至口鼻細毛都作了精細的刻畫,生動入微。尤其對五頭牛不同情緒神態的刻畫格外傳神,如畫中最右的一頭老黃牛正伸長脖子倚着荊棘蹭癢,露出舒適愜意的眼神,加之牛角呈彎月狀,將老黃牛酥癢的表情刻畫入骨。又如圖面最左邊那頭佇立不動的牛, 可以看到牠的表情鬱悶,炯炯牛眼似乎正瞪着看畫的人;牛角朝前,有股隨時要鬥爭撒牛氣的倔態。仔細一看,這頭牛的頭上正套著繮繩,是圖中唯一被拴束的牛,其鬱悶心情不難理解。[1][4]《五牛圖》達到了神形兼備的高超藝術境界,元代的大書畫家趙孟頫盛讚:「五牛圖,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五牛圖

2021年6月16日,故宮博物院與北京觀唐大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合作舉辦的「故宮《石渠寶笈》繪畫數字科技展」首展將於7月2日亮相西安。其中收錄了《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五牛圖》等。[5]

歷史評價

編輯
  • 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評韓滉說:「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議者謂驢牛雖目前之畜,狀最難圖也,惟晉公於此工之,能絕其妙。」[6]
  • 南宋陸游《渭南文集》「跋韓晉公牛」中說:「韓晉公畫牛雲,予居鏡湖北渚,每見村童牧牛於風林煙草之間,便覺身在圖畫,自奉詔紬史,逾年不復見此,寢飯皆無味。」[7]
  • 元代趙孟頫評道:「五牛圖,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 清代金農題跋:「愈見愈妙,真神品也。」
  • 清代朱彝尊《在曝書亭集》「九日宋中丞招集滄浪亭觀韓滉《五牛圖》復成二十四韻」題詩:「示客《五牛圖》,真氣豁我眸。晉公諳燮理,體物固能優。郭椒丁櫟輩,飲降各自由。宣和購遺跡,已詫不可求。何期白石爛,此圖翻得留。」[8]
  • 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評:「故宮收藏,以《五牛圖》為第一。」

摹本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為: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故宮博物院-韓滉五牛圖卷. [2017-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2. ^ 韩滉咏“牛”抒情. 法制網. [202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3. ^ 人民網-周恩來批示保住《五牛圖》當年曾被劫到海外. [2017-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4. ^ 4.0 4.1 中國國家博物館-韓滉《五牛圖》:現存最早紙上的動物畫[永久失效連結]
  5. ^ 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将从西安出发全国巡展. 中新網. [202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6. ^ 朱景元.   《唐朝名畫錄》. 維基文庫 (中文). 
  7. ^ 陸游.   《渭南文集》‧卷二十九. 維基文庫 (中文). 
  8. ^ 朱彝尊.   《在曝書亭集》‧卷十七. 維基文庫 (中文). 

參考文獻

編輯
  • 人民美術出版社 編,《五牛圖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ISBN 9787102005294
  • 梁由之,《百年五牛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ISBN 9787563378470
  • 圖說天下·探索發現系列編委會 編,《國寶傳奇》,吉林出版集團,2008,ISBN 9787807626947
  • 古吳軒出版社 編,《韓滉五牛圖》,古吳軒出版社,2013,ISBN 9787554600283
  • 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欄目組,《國寶檔案:繪畫》,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