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絲鰺

亞歷山大絲鰺,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為亞熱帶海水魚。

亞歷山大絲鰺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鰺形目 Carangiformes
科: 鰺科 Carangidae
屬: 絲鰺屬 Alectis
種:
亞歷山大絲鰺 A. alexandrina
二名法
Alectis alexandrina
異名
  • Gallus alexandrinus,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Blepharis alexandrinus,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Caranx alexandrinus,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Scyris alexandrina,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Scyris alexandrinus,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Vomer alexandrinus,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7
  • Hynnis goreensis, Cuvier, 1833
  • Caranx goreensis, Cuvier, 1833
  • Selene goreensis, Cuvier, 1833

分佈

編輯

本魚分佈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外海至安哥拉海域,包括地中海南部,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

分類及命名

編輯

該物種具有複雜的命名歷史,基於兩種科學描述。第一個描述是法國博物學家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爾於1817年製作的,其中使用通用名稱Gallus命名為Gallus alexandrinus[1],這是由拉塞佩德創造的屬名Gallus,之後該物種又被歸類在6種不同的屬。第二個描述是Georges Cuvier於1833年以Gallichthys aegyptiacu命名。最後被命名為''Alectis alexandrina[2]

特徵

編輯

本魚體略呈菱形而側扁,額頭突出,頭部靠近眼睛處略凹,和絲鰺相比,本魚背部及腹部輪廓更彎曲,體色通常為銀色,帶有藍色及綠色反射,魚鰭為淡銀綠色至透明,幼魚則帶有2條暗帶,幼魚時鰭背鰭及臀鰭軟條呈絲狀延伸,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20-2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8-20枚,體長可達1公尺,體重可達3.2公斤。

生態

編輯

亞歷山大絲鰺成魚獨居性,棲息在沿岸底部水域,以烏賊和其他魚類為食,幼魚為大洋性,偶爾會進入半鹹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osese, D.F.; Bray, D.J.; Paxton, J.R.; Alen, G.R. Zoological Catalogue of Australia Vol. 35 (2) Fishes. Sydney: CSIRO. 2007: 1150. ISBN 978-0-643-09334-8. 
  2.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3). Alectis alexandrina. FishBase. Version 2013-02.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亞歷山大絲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