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給水排水現狀
以色列給水排水現狀與其發展歷史息息相關。以色列位處中東沙漠邊緣,水資源嚴重分佈不均。其降水主要分佈在冬季且為偏遠的以色列北部地區,致使北部的加利利湖成為了以色列境內最大、最重要的飲用水源與蓄水庫。同時,即使在北部,龐大的降雨量通常是伴隨着強大的暴風雨,有時會造成水土流失和洪災。以色列國內最具農業耕種價值的土地便是那些每年獲得超過300毫米降雨量的地區,這樣的地區大約只佔了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故而,灌溉與水利工程的設計與建造對以色列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起着近乎決定性的作用。
以色列:給水排水現狀 | ||
---|---|---|
數據 | ||
改良水源
全國覆蓋率 |
100% (2015)[1] | |
改良衛生設施
全國普及率 |
100% (2015)[1] | |
供給持續率 (%) | 非常高 | |
城市每日人均用水量
(公升/每人/每天) |
137 [2] | |
城市人均每 20m3水費 | 249.60 NIS (2010年12月) | |
全國污水處理率 | 超過 90% [3] |
為解決南部地區用水問題,以色列於國家北部興修了大型海水淡化與水利規劃工程。這一舉措致使以色列地表水的開發利用率、汛期洪水的回收再利用率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同時,也使城市污水得到了有效的處置。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是於1964年投入運營的「北水南調」的國家輸水工程,其從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海將北方較為豐富的水資源用一條長度達300公里的輸水管線輸送到南方乾旱缺水的內蓋夫沙漠。[4]
如今,以色列對水資源的渴求已遠大於傳統供水方式的承載能力。近十年中,以色列近一半的用水來源於一些非常規水源諸如再生水與淡化海水。其中,由於1998-2002年以色列境內的連續乾旱,加之對淡水資源的過度抽取,使加利利湖水位經常低於安全紅線,直接威脅以色列水安全,以色列政府於1999年制定了「大規模海水淡化計劃」,以期緩解淡水的供需矛盾。[5]2022年時,海水和半鹹水淡化產生了全國85%的飲用水。[6][7]
歷史沿革
編輯隨着以色列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淡水供需缺口越來越大,近代以色列給排水發展史可分為四個典型階段:常規水資源開發階段、再生水階段、水資源合約分配階段以及海水淡化工程的推行與發展階段。
常規水資源開發階段(1937-1970
編輯由於猶地亞與撒瑪利亞廣袤的沿海平原缺乏足夠的淡水資源,早在1902年,現代以色列國父西奧多·赫茨爾便提出了從約旦河就近抽取淡水至沿海海岸以用於沿海居民的日常用水與農業灌溉這一極富瞻前性的偉大設想,他提出:「一條跨越以色列全境的輸水系統將是現代以色列的立國之本。」在以色列建國的十年前的1937年,以色列國家水務公司Mekorot正式建立。1939年,猶太人安置機構的領導人亞瑟·魯賓向工程師西姆切·布拉斯提出了「幻想計劃」,計劃通過流域調水灌溉內蓋夫沙漠,使其變成綠洲。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期,Mekorot便建成了沿着Burma Road向耶路撒冷輸送淡水的Shiloach輸水管道。然而,隨着以色列戰後的發展,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的需求激增,起初的輸水系統計劃已經無法滿足長遠的國家發展規劃。在1956年,Mekorot完成了雅孔-內蓋夫工程,在歷史上第一次將水從羅什艾因地區運送到了內蓋夫沙漠之後,便馬不停蹄的開始了「幻想計劃」的下一階段——將水從加利利湖輸送進雅孔-內蓋夫水系統。[8]
1953年至1955年期間,美國駐中東特別水務代表埃里克·約翰斯頓參與推進約旦河谷統一用水計劃,又稱約翰斯頓計劃的協商,這一計劃試圖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旨在永久性解決約旦河水系水資源分配問題,使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的約旦河周邊國家達成共同開發約旦河及周邊水資源的協議。雖然阿拉伯聯盟拒絕參與約翰斯敦計劃,但是以色列認可了這項水資源分配方針。1961年Mekorot開始推行人工降雨工程,使以色列當地降雨量增加了13%-18%。
1965年,從加利利海向約旦河谷下游抽調鹹水的鹹水管道竣工。同年以色列主要的水資源抽調項目為通過國家水運航道從加利利海向人口稠密的南部沿海平原輸送淡水。介於以色列的這一舉措,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等周邊國家開始試圖通過截取約旦河原水、襲擊以色列國家輸水系統,阻止以色列抽調大部分約旦河水資源的行為。同期,敘利亞企圖將巴尼亞斯河改道(約旦河河源之一,位於戈蘭高地),以色列由此發動空襲。而一事件也成為了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六日戰爭的一大導火索。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搶佔了戈蘭高地以及約旦河西岸等地區。
再生水推廣階段(1970-1980)
編輯1969年,隨着位於以色列塔拉維夫南部的Shafdan污水處理廠額建成,每年約有130,000,000立方米的污水在此被集中處理用於農田灌溉。然而在其他城市及鄉鎮,大部分的污水仍未得到有效的處置。1984年,Kishon污水廠於以色列北部建成,每年為耶斯列谷額外提供了20,000,000立方米可用於農業灌溉的已處理污水,減輕了當地農產品供應高峰期的用水負擔。
21世紀
編輯2005年,以色列建成了亞實基倫海水淡化廠,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廠。2007年,建成了帕勒馬希姆海水淡化廠。2009年,建成了比亞實基倫更大的哈代拉海水淡化廠,每年可淡化1億4千5百萬立方米的海水。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WHO/UNICEF (2015) Progress on sanitation and drinking water - 2015 update and MDG assess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 ^ צריכת מים שפירים בתאגידי מים, רשויות מקומיות, ישובים קהילתיים, קיבוצים ומושבים (2013). [201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6).
- ^ Water Context 12/12. [201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 ^ Sachar, Howard M., "A history of Israel: from the rise of Zionism to our time",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3rd ed., (2007), pp. 518-520 ISBN 978-0-375-71132-9
- ^ 以色列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概况及中以海水淡化领域合作建议. 駐以色列經商參處. 2012-05-01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4) (中文).
- ^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can fix water insecurity and cut carbon emissions.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202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9) (英語).
- ^ In Israel, it's all about water.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9).
- ^ 以色列国家水务公司运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先驱者. 中國膜工業協會. 2015-10-28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