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營式共產主義

兵營式共產主義(德語:Kasernenkommunismus)是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的一個概念,用以形容謝爾蓋·涅恰耶夫在《未來社會制度的主要基礎》中主張的「粗暴的、專制的、原始的」集體主義官僚主義共產主義、批判巴枯寧所設想的無政府主義未來社會。[1][2][3]「兵營」並非軍隊的營房,而是沙俄時期許多產業工人所居住的形似營房的屋舍。[1]改革重組時期,「兵營式共產主義」也用來指代斯大林上台至1980年代中期蘇聯漸趨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1]

詞源

編輯

這一概念最早見於馬克思、恩格斯1873年合著的《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和國際工人協會》,用以形容謝爾蓋·涅恰耶夫在《未來社會制度的主要基礎》中描述的社會改革計劃。涅恰耶夫的原文如下:

實現擺脫現存的社會秩序,根據新的原理來革新生活的方法,只能是把社會存在的一切手段都集中到我們的委員會手中,並且宣佈人人都必須從事體力勞動。

在推翻了現存基礎以後,本委員會立即宣佈一切都是公共財產,並且建議建立工人團體,同時出版由內行人編寫的統計匯編,指出在哪個地區最需要哪幾種勞動部門,哪些情況可能妨礙從事哪種工作。

在規定實行變革的一定日期內以及必然隨之而來的混亂時期,每個人都應該自己選擇加入某個勞動組合……其餘單幹的和沒有加入工人小組的人,沒有正當理由都無權進入公共食堂、公共寢室以及其他任何為了滿足工作者兄弟的不同需要而建築的房屋,或者儲藏供已經建立的工人團體的全體成員使用的成品和物資、食品和工具的房屋;總之,誰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加入組合,誰就沒有生存手段。對他說來,一切道路都被堵塞了,一切交通工具都剝奪了,剩下的只有一條出路:或者從事勞動,或者死亡。[4]

——《未來社會制度的主要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則評論道:

多麼美妙的兵營式共產主義的典範呀!在這裏一切齊全:公共食堂和公共寢室,評判員和為教育、生產、消費,總之為全部社會活動規定了各種辦法的辦事處。而作為最高領導者來統率一切的是無名的、誰也不知道的「我們的委員會」。毫無疑問,這是道地的反權威主義。[4]

——《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和國際工人協會》

闡釋

編輯

對兵營式共產主義的闡述以對《未來社會制度的主要基礎》的分析為載體,目的是批判巴枯寧派主張。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社會主義民主同盟的綱領,認為巴枯寧派所主張的無政府主義未來社會以「小資產階級平均主義」觀點為指導,其特點為「兵營式的共產主義」,這體現在其由隱秘的領導人和各種委員會領導,追求絕對的社會平等,依靠遊民階層,主張全面破壞和暴動等方面。[2][3]《現代經濟學論綱》稱,兵營式社會主義的形成原因是「過早地消滅在歷史上尚未喪失發展潛力的私有制而實行非商品關係」[5]有觀點認為,戰時共產主義是兵營式共產主義的實踐。[2]

在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後,「兵營式共產主義」一詞逐漸用來形容自斯大林上台至1980年代中期蘇聯的社會主義體制。1990年4月14日成立的蘇聯共產黨古典馬克思主義派系「蘇共馬克思主義綱領」刊登於蘇共中央機關報《真理報》上的綱領草案即宣佈,該派系以消除「現行的兵營式共產主義」蘇共模式為目標。[6]其時,蘇聯思想界另有「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主義」一詞,用以形容這種體制。[3]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Alexander Busgalin; Günter Mayer (2008). "Kasernenkommunism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istorisch-kritisches Wörterbuch des Marxismus. 7: I. Spalten. pp. 407–411
  2. ^ 2.0 2.1 2.2 劉淑春等(編). “十月的选择 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7: 70. ISBN 7801092007. 
  3. ^ 3.0 3.1 3.2 布堅科; 李國海(譯). 马克思在“兵营式社会主义”问题上有过错吗?. 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 1989, (11) [2023-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4. ^ 4.0 4.1 馬克思, 卡爾; 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 八 同盟在俄国. 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1873 [2023-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中文(簡體)). 
  5. ^ 魏塤; 洪遠朋; 胡培兆. 现代经济学论纲.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7: 453–454. ISBN 7209021353. 
  6. ^ 魯魚; 舒祖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大事录 1947年-1990年. 濟南: 黃河出版社. 1991: 556. ISBN 78055826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