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友欽割圓術是元代數學家趙友欽在所著的《革象新書》卷五《乾象周髀》篇研究的割圓術。與劉徽從內接正六角形開始不同,趙氏割圓術從分割內接正方形開始[1]。
如圖,圓的半徑為r; 內接正方形的邊長為 ,由圓心到正方形一邊倒垂直距離為 d
d 的延長線與圓周相交點將圓周等分為正八邊形。
令正八邊形的邊長為
設 為分割圓成正16邊形之邊長,趙友欽正確地推斷與的迭代關係:
推而廣之:
令 r=1;
……
趙友欽指出,分割越細,正多邊形的邊數愈多,正多邊形越接近圓周。
角數愈多而為方者不複方漸變為圓矣。故自一二次求之至十二次精密已極
他最後將千寸直徑的圓周分割為正16384邊形,從而獲得
三尺一寸四分一厘五毫九絲二忽然有奇
正多邊形 |
圓周率近似值
|
4 |
3.121445
|
8 |
3.136548
|
16 |
3.140331
|
32 |
3.141277
|
64 |
3.141513
|
128 |
3.141572
|
256 |
3.141587
|
512 |
3.141591
|
1024 |
3.141592
|
2048 |
3.141592
|
16384 |
3.141592+
|
南朝祖沖之發現密率:
但這個密率比在以後數百年間,無人問津,直到趙友欽重新提及這個密率分數[2]。
趙友欽在獲得
後,他將 3141.592 乘以 113
以一百一十三乘之果得三百五十五尺,此為其法所以極精密也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