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馬克思的兄弟姐妹
卡爾·馬克思(1818年—1883年)的8個兄弟姐妹在他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可以讓人更好地理解卡爾·馬克思成長和生活的社會、宗教及文化歷史背景。在關於卡爾·馬克思的傳記文獻中,常有人聲稱他與兄弟姐妹沒有聯繫,甚至說他是家中的長子,等等,然而這些說法是錯誤的。甚至卡爾·馬克思的侄子輩們也與卡爾·馬克思的家庭保持了個人聯繫和書信聯繫[1][2][3][4][5]。
莫里茨·大衛·馬克思
編輯莫里茨·大衛·馬克思(1815年10月30日生於特里爾;1819年4月15日卒於特里爾)是海因里希·馬克思的長子,卡爾·馬克思的哥哥。
莫里茨·大衛·馬克思是海因里希·馬克思與其妻子亨麗埃特·普萊斯堡的長子。兩位父母都是特里爾猶太社區的成員,該社區由大拉比塞繆爾·馬克思領導。莫里茨的出生由兩名工匠(一名玻璃工和一名木匠)報告。作為長子,莫里茨在出生後第八天進行了割禮。他在三歲半時去世,死亡原因不詳。其死亡由猶太商人雅各布·西蒙·奧本海姆報告。莫里茨·大衛的葬禮在特里爾猶太公墓舉行,塞繆爾·馬克思參加了葬禮。這也表明,海因里希·馬克思在此時尚未受洗。
索菲亞·馬克思
編輯索菲亞·馬克思(1816年11月13日生於特里爾;1886年12月29日卒於迪倫)是海因里希·馬克思的第二個孩子,卡爾·馬克思的姐姐。自1842年6月12日,她與威廉·羅伯特·施馬爾豪森(1817年1月17日生於瓦爾斯,荷蘭;1862年11月1日卒於馬斯特里赫特),一位檢察官,結為夫妻。
索菲亞·馬克思,也被稱為「索菲」,是卡爾·馬克思的姐姐和朋友。她記錄了卡爾寫給父親的詩,並保存了父母和卡爾·馬克思的信件,這些信件為我們了解卡爾學生時期的生活提供了線索。她受過何種教育不得而知,因為當時特里爾沒有留下相關的個人檔案。不過,從她的筆記本中可以看出,她懂得法語和荷蘭語。索菲亞還是她弟弟和燕妮·馮·威斯特法倫的知己。1842年6月12日,她在特里爾結婚並搬到了馬斯特里赫特。她與弟弟的聯繫通過她和她的孩子們得以保持。1865年,她的女兒卡羅琳還拜訪了馬克思一家,並將卡爾·馬克思1837年11月10日至11日寫給父親的著名信件交給愛琳娜·馬克思發表。威廉·羅伯特·施馬爾豪森還曾為馬克思提供遺產方面的建議。索菲亞病倒後,於1883年11月被送往迪倫的「省立精神病院」。
赫爾曼·馬克思
編輯赫爾曼·馬克思(1819年8月12日生於奈梅亨,荷蘭;1842年10月14日卒於特里爾)是海因里希·馬克思的第四個孩子,商人及卡爾·馬克思的兄弟。
赫爾曼·馬克思出生於奈梅亨,因為他的母親亨麗埃特·普萊斯堡在此分娩,或許也是由於毛里茨·大衛·馬克思去世,她當時正居住在父母伊薩克·普萊斯堡(1747–1832)和南內特·科恩(1764–1833)那裏。赫爾曼很可能在奈梅亨的修女街猶太會堂接受了割禮。1824年8月26日,他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特里爾西蒙街1070號(現為西蒙街8號)的父母家中接受了新教洗禮。他的教父母是律師恩斯特·多米尼克·萊斯和律師夫人芭芭拉·博克霍爾茨,娘家姓為索爾。最初,他由書商愛德華·蒙蒂尼在家中授課(1828年),並未像海因茨·蒙茨所誤認為的那樣上過中學。1836年,他的父親為他在法蘭克福和布魯塞爾尋找一份商人學徒的職位。1836年至1838年,他在布魯塞爾擔任「商業職員」。1839年7月2日,赫爾曼根據申請脫離了普魯士國籍。因病,他於1840年返回特里爾,並在那裏死於「肺癆」。他於10月17日被安葬在特里爾的魯韋爾街(今赫爾佐根布施街)的福音派公墓上,由師團牧師卡爾·威廉·羅霍爾主持了悼詞。
亨麗埃特·馬克思
編輯亨麗埃特·馬克思(1820年10月28日生於特里爾;1845年1月3日卒於阿爾斯塔登,現為奧伯豪森的一部分)是卡爾·馬克思的姐姐。她是海因里希·馬克思和亨麗埃特·普萊斯堡的第五個孩子,建築師兼鐵路局長阿諾爾德·西奧多·威廉·阿爾伯特·西蒙斯(1813年7月5日生於索斯特;1863年2月9日卒於亞琛)的妻子。
亨麗埃特出生於特里爾,家庭住址為西蒙巷1070號(今為西蒙街8號)。1824年8月26日,她與兄弟姐妹一起在特里爾的父母家中接受了新教洗禮。她的教父母是律師約翰·弗里德里希·約瑟夫·博克霍爾茨和律師夫人安娜·瑪麗亞·沙克,娘家姓為克萊門斯。1837年棕枝主日,她在三位一體教堂接受了堅信禮。關於她的學校教育沒有詳細記載。她的姐姐索菲亞曾向弟弟卡爾描述她:「……而且耶特性格並不算最討人喜歡的。」在1838年5月10日父親去世後,律師兼家族好友約翰·海因里希·施林克成為了她的監護人。儘管亨麗埃特已經患上了肺癆,但她與建築師西奧多·西蒙斯的婚禮準備工作仍在1844年夏天推進。燕妮·馬克思也見證了這一過程。婚禮的推動者是新郎的叔叔、師團牧師卡爾·威廉·羅霍爾。婚禮原定於8月28日舉行,最終於1844年9月3日在特里爾市政廳舉行。她的母親及姐妹路易絲、埃米莉和卡羅琳出席了婚禮。婚後,新婚夫婦乘馬車前往當時的阿爾斯塔登村。然而,年輕的新娘在1845年1月3日去世,年僅24歲,未能再見到家人。
寡夫西奧多·西蒙斯於1847年1月5日與阿瑪莉亞·瑪格塔·齊默爾曼(1826年8月3日生於薩爾布呂肯,1895年6月8日卒於斯特拉斯堡)再婚。1861年,他擔任皇家薩爾布呂肯-特里爾-盧森堡鐵路的局長。他於1863年去世,當時他是皇家亞琛-杜塞爾多夫-魯爾奧特鐵路的鐵路局長。他與第二任妻子育有五個孩子。
路易絲·馬克思
編輯埃米莉·馬克思
編輯卡羅琳·馬克思
編輯卡羅琳·馬克思(1824年7月30日生於特里爾;1847年1月14日卒於特里爾)是海因里希·馬克思的第八個孩子,也是卡爾·馬克思的妹妹。
卡羅琳出生於特里爾,家庭住址為西蒙巷1070號(今為西蒙街8號)。1824年8月26日,她與兄弟姐妹一起在特里爾的父母家中接受了新教洗禮。她的教父母是律師弗里德里希·威廉·魯普和朱莉·埃默里希夫人,娘家姓庫佩特。關於她的學校教育沒有詳細記載。根據她姐姐索菲亞的信件,她深愛她的弟弟卡爾。她也與馮·威斯特法倫家族保持聯繫,例如在1840年燕妮·馬克思的哥哥卡爾去世時。1840年4月12日,她在特里爾的三位一體教堂接受了堅信禮。通過多封信件,卡爾·馬克思得知了她的健康狀況。1844年6月,燕妮·馬克思和她的女兒燕妮·龍格來特里爾探親時,卡羅琳前去探望她們。卡羅琳於1847年1月14日因「肺癆」去世,1月16日葬於魯韋爾街(現為赫爾措根布施街)墓地。
愛德華·馬克思
編輯愛德華·馬克思(1826年4月7日生於特里爾;1837年12月14日卒於特里爾)是海因里希·馬克思的第九個孩子,是卡爾·馬克思的學生和兄弟。
愛德華出生於特里爾,家庭住址為西蒙巷1070號(今為西蒙街8號)。1826年4月28日,他在特里爾的父母家中接受了新教洗禮。他的教父母是律師弗里德里希·威廉·魯普和他的妻子弗雷德里卡·多蘿西亞·魯普(娘家姓沃格特)。1835年,愛德華入讀了特里爾弗里德里希-威廉文理高中。卡爾·馬克思通過多封信件了解到他最小弟弟的健康狀況。自1837年6月起,愛德華開始生病,最終於1837年12月14日因「肺癆」去世。他於12月19日在特里爾的新教墓地安葬。
關於他的去世,卡爾·馬克思的家人曾長時間討論此事,以至於馬克思的女兒埃莉諾·馬克思在1897年時仍對此有所記憶。
參考文獻
編輯- ^ Hans Stein: Der Uebertritt der Familie Marx zum evangelischen Christentum. In: Jahrbuch des Kölnischen Geschichtsvereins e. V. Bd. 14, Köln 1932, S. 126–129.
- ^ Jacob Peter Mayer: Marx und seine Geschwister. In: Vorwärts. Berlin, Nr. 69 vom 11. Februar 1932, 2. Beilage, S. 2.
- ^ Heinz Monz: Karl Marx und Trier. Verhältnisse Beziehungen Einflüsse. Verlag Neu, Trier 1964.
- ^ Richard Laufner: Heinrich Marx und die Regulierung der Steuerschulden der trierischen Judenschaft. In: Richard Laufner, Albert Rausch: Die Familie Marx und die Trierer Judenschaft. Trier 1975 (Schriften aus dem Karl-Marx-Haus-Trier, Heft 14), S. 5–17.
- ^ Karin Kersten, Jutta Prasse: Die Töchter von Karl Marx. Unveröffentlichte Briefe. Aus dem Französischen und dem Englischen, editiert von Olga Meier. Kiepenheuer & Witsch, Köln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