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共和國

通过非正常途径离开民主德国的人群

叛逃共和國(德語:Republikflucht),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政府用來指代該國國民未經授權而越境前往西方的行為,從事此種行為的人稱作「叛逃共和國者」(德語:Republikflüchtlinge),以及脫東者東德難民等別稱。

東德人口變化
1962年東德邊防軍在柏林發現的地道

據估計,1945-1961年逃離蘇占區(其後為東德)的人數約在300至350萬之間。[1][2]柏林圍牆修築後,通過東德邊境成功前往西方的人數下降為每年數百人。

1955年統一社會黨的一個宣傳冊以戲劇化的語言描述了「叛逃共和國者」:

無論從道德立場還是從整個德意志民族的利益來說,離開東德都是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落後和墮落。不管他們是否知道,實際上他們被西德的反動勢力和軍國主義所引誘。僅僅因為誘人的工作機會或其他「未來的保證」之類虛假承諾的緣故離開一個美好新生活的種子已經發芽並結出的第一批果實的國家,而到一個產生新戰爭和破壞的地方,這難道不是可鄙的嗎?無論是年輕人、工人、知識分子還是其他公民,背叛我們人民勞動創造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而去為英美情報部門工作或為西德工廠主、容克、軍國主義者們工作,難道不是政治上的墮落嗎?這種離開充滿建設氣息的土地而到一個有着過時社會秩序的泥沼的行為,這難道沒有顯示出他們在政治上的落後和失明嗎?……全德國的工人們要求懲罰那些離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這一爭取和平的堅強堡壘,而為德國人民的死敵——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服務的人。[3]

方式

編輯

絕大多數逃亡者的目的地都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52年後,東西德間的德國國內邊界正式關閉,但西柏林與東德領土的邊界尚處於未封閉狀態,在這一階段60%的難民都是通過西柏林逃亡。[4]他們隨後到達西柏林的馬林費爾德難民中轉營英語Marienfelde refugee transit camp,在那裏他們將乘飛機前往西德。

程度

編輯

斯塔西在1970年代中期將防範叛逃共和國作為工作重心,埃里希·梅爾克在1975年春成立了「反叛逃移居中央協調小組」(Zentrale Koordinierungsgruppe Bekämpfung von Flucht und Übersiedlung,縮寫ZKG),在1989年該小組不含通報者(IM)的正式成員計446人。中央協調小組對叛逃人數有着細緻的統計:

年份 叛逃成功 叛逃失敗 合計數
第2、5列
求和
合計 越境者 滯留者 合計 越境者
1976 951 287 286 3,620 191 4,571
1977 927 215 246 3,601 233 4,528
1978 778 118 254 2,886 254 3,664
1979 832 86 340 2,856 259 3,688
1980 872 72 412 3,321 315 4,193
1981 663 129 309 2,912 211 3,575
1982 647 89 326 3,077 131 3,724
1983 697 85 382 2,910 3,607
1984 627 39 291 1,968 59 2,595
1985 627 29 314 1,509 61 2,136
1986 1,539 32 1,299 2,173 34 3,712
1987 3,565 47 3,235 3,006 35 6,571
1988 6,543 68 5,898 4,224 81 10,767
1989 (8月10日止) 53,576 8,746
  • 數據來源[5]
  • 「滯留者」(Verbleiber)指那些因公或因私前往西方未歸的人。

1980年代末期,逃離東德的人數快速上升。駐在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東德鄰國的西德大使館東柏林西德常駐代表處常是東德難民取得庇護權的場所[6]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ainer Münz, Where Did They All Come From? Typology and Geography of European Mass Migr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Conference/Congrès Européen de Démographi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Milano, 4-8 September 1995, p. 2.2.1.
  2. ^ Senate Chancery, Governing Mayor of Berl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rlin Wal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記載:"Between 1945 and 1961, around 3.6 million people left the Soviet zone and East Berlin."
  3. ^ 參閱"Wer die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verläßt, stellt sich auf die Seite der Kriegstreiber"(「逃離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加入戰爭狂行列之人」)的英文翻譯, Notizbuch des Agitators(「煽動者筆記」), 柏林: 統一社會黨煽動部, 1955年11月.
  4. ^ Fluchtzahlen für die verschiedenen Wege.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5. ^ Bernd Eisenfeld: Die Zentrale Koordinierungsgruppe Bekämpfung von Flucht und Übersiedlung. In: Klaus-Dietmar Henke, Siegfried Suckut, Clemens Vollnhals, Walter Süß, Roger Engelmann (Hrsg.): Anatomie der Staatssicherheit -Geschichte, Struktur und Methoden, MfS-Handbuch, Berlin 1996, Der Bundesbeauftragte für die Unterlagen des Staatssicherheitsdienstes der ehemaligen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 49.
  6. ^ (英文)Helga Haftendorn德语Helga Haftendorn. Coming of Age: Germ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45.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p. 148 [2015-02-22]. ISBN 074253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