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諧སྟོད་གཞས་)是流行於西藏日喀則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歌舞。藏語中「諧」指歌舞,「堆」指高處,「堆諧」即是流行於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歌舞之意。堆諧已有七百餘年歷史,其形式可見於古格王朝遺址壁畫。[1][2]

堆諧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西藏自治區拉孜縣
分類傳統舞蹈
序號679
編號項目Ⅲ-82
登錄2008年

形式

編輯

堆諧是自發娛樂性質的民間舞蹈。表演時,人們聚在一起圍成圓圈、半圓或排成一排,邊唱邊舞,人數可多可少,動作上身平穩,下身靈巧,與「踢踏舞」有共同之處。堆諧以扎年琴為主要伴奏樂器,音樂使用五聲宮調式,結構包括前奏、慢板、快板、結尾等部分。[3]

堆諧可分為拉孜(北派)和定日(南派)兩種。前者流行於拉孜昂仁薩嘎,風格較為活潑歡快;後者流行於定日聶拉木吉隆,風格較為豪放粗獷。[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堆谐(拉孜堆谐).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0-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2. ^ 了解拉孜堆谐和传播传承. 央廣網. 2014-07-17. 
  3. ^ 3.0 3.1 廖雲麗.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堆谐”. [2020-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