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廈鎮
塘廈鎮(舊稱「塘頭廈」),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東南面下轄的一個行政建制鎮[1],是2019年中國千強鎮的第17名,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2019年中國百強鄉鎮第15名,是珠三角乃至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鄉鎮之一。該鎮直屬東莞地級市,與深圳市龍華區接壤。鎮人民政府駐迎賓大道9號。
塘廈鎮 | |
---|---|
鎮 | |
坐標:22°48′36″N 114°05′35″E / 22.81001°N 114.09292°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東莞市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44 19 00 116 |
電話區號 | +86 (0)769 |
歷史
編輯塘廈舊稱「塘頭廈」。相傳古時在鎮中心花園街有個很大的池塘,人們在塘邊搭舍而居,因而得名塘頭廈。在鐵路方面,鐵道部仍保留了此處的舊名稱作站名。因此,如乘坐廣深鐵路的慢車經過此站時仍可見到此名稱。
塘廈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塘廈的有記錄大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乾符六年(公元878年),黃巢起義攻陷廣州,曾派兵佔領塘廈。又如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南宋行軍都統葉宏被元兵追殺,逃到塘廈大屏障的山林里隱居。後於大屏障腳下(現大坪村)搭舍而居,成為大坪村和田心村的立村始祖。
塘廈鎮的郵政編碼是523710。
語言
編輯本地語言為塘廈話,少量人講客家話(龍背嶺村)。由於收看香港的電視和電台,和臨近廣州,所以廣府話通用。由於改革開放,大量外省民工湧入,普通話在外來人口當中通用,但塘廈本地人只有年輕一輩可講普通話。
人口
編輯早在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塘廈人口約400人。到清朝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有3020戶,人口10120。
到2005年,戶籍人口達38023人,其中男19146人,女18877人。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塘廈人口基本以戶籍人口為主,外來人口幾乎沒有。改革開放之後,大量勞動密集型工業落戶塘廈,致使大量農民從內陸城市湧入塘廈。
至2004年統計,全鎮外來人口已達270695人,其中男143772人,女126923人。外來人口大概為戶籍(本地人)人口的10倍之多。
截至2021年末,塘廈鎮戶籍人口9.77萬人,常住人口63.27萬人。
經濟
編輯教育
編輯塘廈鎮為廣東省教育強鎮,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兼有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培訓點。現有高級中學一所,塘廈中學;初級中學一所,塘廈初級中學;中等技術學校一所,塘廈理工學校;大學一所,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民辦大專)。
塘廈中學是東莞縣政府於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創立。原校名為「東莞縣立塘頭廈鄉中學」,是東莞縣早期六間中學之一,校名是由當時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軍長、抗日名將蔣光鼐所題。創辦初期為一所初級中學,學制三年,學生來自東莞縣第三區轄的塘廈、樟木頭、清溪、鳳崗鄉以及現深圳市的平湖、觀瀾、公明等地。辦學經費由東莞明倫堂資助,屬公辦中學。1958年9月,塘廈中學增辦高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但後於2007年,初中部被劃分出來併入塘廈第二中學,成為一所高級中學,而後者更名為塘廈初級中學。
創立初期借用塘廈鎮區內基督教堂福音堂作為校舍,後於1948年位於鎮區內的校舍(原塘新街校址)奠基後遷入。至2004年,塘廈鎮政府投資1.5億元興建新校園,2005年8月,校址由塘新街46號搬遷到塘廈鎮環市南路13號。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位於塘廈鎮138區湖景路1號,是該鎮唯一一所大學。屬於民辦大專,廣東省高考招生層次為「三B」。
旅遊
編輯- 塘廈公園
- 塘廈觀光公園
- 崖山公園
- 大屏障森林公園
- 觀瀾湖高爾夫球會
- 東深供水紀念園
酒店、旅館、賓館
編輯- 三正半山(原名東莞橋頭蓮湖度假村)
- 匯華花園酒店
- 新都會怡景
- 金湖粵海
- 金陽光
- 圓林軒
- 新又一村
行政區劃
編輯塘廈鎮下轄以下地區:[2]
塘廈社區、三局社區、林村社區、蓮湖社區、石潭埔社區、橫塘社區、莆心湖社區、諸佛嶺社區、振興圍社區、四村社區、蛟乙塘社區、大坪社區、田心社區、龍背嶺社區、石鼓社區、平山社區、橋隴社區、鳳凰崗社區、沙湖社區、石馬社區、清湖頭社區、塘新社區、大屏障生活區和東深局社區。
參考資料
編輯- ^ 2023年东莞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23年塘厦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