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艾納香學名Blumea megacephala)為,又稱細毛大艾、山紅鳳菜、紫蘇英、山紅菜、東風草、假東風草等。菊科艾納香屬,目前艾納香屬已知有 12 種,其中大頭艾納香為該屬中唯一一種臺灣原生植物,也是該屬唯一一種具攀緣性灌木,再加上其花較大,故極易與其他艾納香屬區別。[1][2]

大頭艾納香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屬: 艾納香屬 Blumea
種:
大頭艾納香 B. megacephala
二名法
Blumea megacephala
C.T.Chang & C.H.Yu

形態

編輯

多年生蔓生灌木,成熟植株高約 4-6 公尺。[3]

幼嫩莖呈綠色,具細毛,成熟後木質化,顏色轉為褐色至淡褐色,直徑約 2-3 公分。蔓狀莖平滑,具有縱溝。[3]

葉呈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短尖銳,底部圓滑至楔形),互生,與枝條間無葉柄連結,具5-6 對葉脈,葉上下表均具有細毛,平均大小約 9-11 X 2.5-4 公分,葉緣有鋸齒。[3]

花為頭狀花序,圓錐狀緊密排列,多著生於幼嫩分枝頂端。總苞長約 12–13 mm,苞片具有條紋及少量絨毛。花具 3 或 4 組,呈披針狀,通常頂端為紫色。可將花依照長短分成內層(圈)及外層(圈),外層(圈)花較短,約 2-4 X 1 mm,內層(圈)花較長,約 8-9 X 0.9 mm,上具許多纖毛。花托較平,直徑約6-7 mm,具有白色細毛。黃色筒狀花冠,內含 9–10 mm 長之雙性花,花具有 5 個三角形裂片,上具腺體及細毛。瘦果呈橢圓形至圓柱形,約 1.2-1.4 X 0.5 mm,表面具 10 條縱溝,頂端具稀疏粗毛,故種子以風力傳播。花期自 10 月至 12 月(秋冬)。[3]

染色體

編輯

染色體雙套,有16條。[3]

分佈

編輯

東南亞印度日本澳門中國南部及臺灣。主要分佈於低海拔日照充足之山坡。[4][5]

異名

編輯
  • Blumea riparia var. megacephala Randeria, Blumea 10: 215. 1960.[1](原始命名)

異名及其在台灣第一次被使用的文獻 [1]

編輯

各語言俗名

編輯

中文 紫蘇英.
台語 Chí so eng.
客語 Sán fung tsŏi.
日文 じょうらいやぶたばこ. つるはぐま. [2]

各地異名

編輯

中國大陸相關藥草網站及古書等提及之大頭艾納香多為現今東風草(B. megacephala)[6],須注意學名及植物辨別特徵,避免混淆。

用途

編輯

本屬常作為藥用,味苦,性微溫,具活血、止血及消腫等功效,可治風濕、骨痛、跌打腫痛、治咽喉痛,胃炎,小兒疳積,疔瘡及毒蛇咬傷。新鮮葉片可治創傷。使用方法:全草0.5~1兩,水煎服。外用鮮全草搗爛外敷。主要成分:松柏醇、胡蘿蔔素。較常被使用者為同屬之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a),兩者主要藥效均相同。[7][8][9][10]

民俗植物

編輯

臺灣新竹女性客家民族、鄒族及布農族均有相關文獻記載,客家民族主要作為藥用。[11] [12]鄒族則作為祈福避邪植物,鄒族人在蓋男子集會所(kuba)前,會將用薯榔染紅的山芙蓉樹皮絲綁在矛上,同時拿着五節芒,由頭目帶領祈福。在重要祭典如戰祭(homeyaya)前,也須由巫師帶着染紅的山芙蓉樹皮絲、紅藜的種子、小舌菊等,為族人灑淨祈福;同時以塔山澤蘭或大頭艾納香放在門口,洗手去穢。[13]布農族則可與山葛Pueraria montana (Lour.) Merr. 合用,將山葛葉搗碎後, 用艾納香之葉包裹並溫熱之, 然後取出塗料於腹痛部位, 並以布包紮之,亦可治眼疾.。[14]

親緣關係

編輯

利用現代分子技術(DNA sequences of ndhF ,cpDNA (trnL-F & psbA-trnH) and nrDNA (ITS))以及型態特徵比對,可知其與東風草(B. megacephala)較近,基部均有木質化現象。[15][1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大頭艾納香。2014年06月20日更新。. tai2.ntu.edu.tw. [2017-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7). 
  2. ^ 2.0 2.1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2011。大頭艾納香。. [2017-03-20].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3.4 PENG, Ching-I & CHUNG, Kuo-Fang; LI, Hui-Lin. Compositae.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1998, 4: 888. 
  4. ^ W. C. Lin. Wild flowers of Taiwan - the 1300 species found in the lower elevation (台灣的野花 - 低海拔篇1300種).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2005. 
  5.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大頭艾納香。. [2017-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6. ^ 大頭艾納香。愛醫網。. [2017-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4). 
  7. ^ 林俊義. 藥用植物之開發與種原之保存(4-4). Yearbook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05, 23 (7): 279-492. 
  8. ^ 莊溪. 大頭艾納香。2013年04月19日更新。. [2017-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9. ^ 林秀昀. 台灣產大頭艾納香之鎮痛及抗發炎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2013. 
  10. ^ Thomas S. C. Li. Taiwanese Native Medicinal Plants: Phyto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Values. 2006: 15. 
  11. ^ Hui-Chun Hsu. Plant use knowledge of Hakka ethnobotany in Beipu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Master thesis.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12. ^ Yang. A list of plants in Taiwan ..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2. 
  13. ^ 嚴新富. 台湾祈福避邪植物。. 
  14. ^ 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史前史之研究。. [2017-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3). 
  15. ^ P. Pornpongrungrueng1, F. Borchsenius1, M. Englund, A. A. Anderberg, M. H. G. Gustafsson.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Blumea (Asteraceae: Inuleae)as evidenced by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Pl Syst Evol. 2007, 269: 223–243. doi:10.1007/s00606-007-0581-7. 
  16. ^ Arne A. Anderberg, Pia Eldena¨s, Randall J. Bayer, Markus Englu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in the Asteraceae tribe Inuleae (incl. Plucheeae)evidenced by DNA sequences of ndhF; with notes 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s of some aberrant genera. 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2005, 5: 135–146. doi:10.1007/s00606-007-0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