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亞斯·格魯施克
安德烈亞斯·格魯施克(德語:Andreas Gruschke,1960年4月16日—),德國作家、攝影師、西藏研究員,國內中文名 "安德雷"。
生平
編輯自1987年,格魯施克任自由撰稿人,主要議題是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和絲綢之路。格魯施克的科學背景是一個地理學家,漢學家和民族學家。他的專業是發展地理學。碩士學位畢業於弗賴堡大學(1990年),博士畢業院校德國萊比錫大學(2009年)。[1]
格魯施克出版了許多著作和文章,主要是對藏族文化,其中有開拓性的工程,為寺廟,在藏東地區的安多和康區。其他書籍和報告處理朝鮮,絲綢之路,喜馬拉雅山和中國,以及兩名圖片專輯,對他的家園:黑高(Hegau)和萊茵河上游。他目前的研究是關於藏族游牧民,在青藏高原東部地區的玉樹州(康區北部)。
1985-1986年格魯施克在山西太谷山西農業大學講課,1992-1993年在韓國春川市的江源國立大學當客座教授。2004-2012年 在萊比錫大學東方研究院特別合作中心 「游牧社會的差異與融合」研究項目(總項目編號: SFB 586 )研究青藏高原東部的游牧民生機情況。[2] 從2012年起在 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西部開發研究院當特聘教授。[3]
著作
編輯- "從游牧民到商人: 藏族游牧民在蟲草和市場作用下的生計轉變",中國藏學 108 (2013年03期), 第100-112頁.
- "From Yak Herders to Yartsa Traders. Tibetan Nomads and New Market Options in Qinghai´s Yushu Region", 《China Tibetolo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藏學(英文版) 2011年01期, 第95-118頁.
- "Yushu Nomads on the Move. How can the Use of Pastoralist Resources be Sustainable?", 人文視野下的高原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ommunication Materials of Conference. Xining, Qinghai, China, August 2011, 第138-152頁.
- "A Vital Monastic Centre of the Jonang Tradition: The Grand Lamasery of Dzamthang" (覺囊派重要寺廟—壤塘大寺), 《China Tibetolo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藏學(英文版) 2008年01期.
- "Nomads Without Pastures? Glob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Livelihood Security of Nomads and Former Nomads in Northern Khams". In: K.Bauer, G.Childs, A.Fischer, and D.Winkler (eds.), In the Shadow of the Leaping Dragon: Demography,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ibetan Areas, JIATS, 4 (December 20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Cultural Monuments of Tibet’s Outer Provinces: Amdo, 2 vols., Bangkok 2001.
- The Cultural Monuments of Tibet’s Outer Provinces: Kham, 2 vols., Bangkok 2004.
參考來源
編輯- ^ 安德烈亚斯 · 格鲁施克简历.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 ^ SFB 586 Staff - 3rd phase of research.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 ^ 特聘教授 Gruschke Andreas.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