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 (北京)
39°55′20″N 116°16′30″E / 39.922222°N 116.275°E
定慧寺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海淀區阜成路66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4-4 |
認定時間 | 1990年 |
歷史
編輯定慧寺始建於明朝,初名「善法寺」,後改名「雲惠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賜名「定慧寺」。定慧寺在明朝、清朝是京西名剎。[1]
《北京市志稿》第八卷《宗教志》載:「定慧寺在西郊阜成門外定慧寺村三十二號。寺為明剎,初名善法,後改名雲惠,清康熙四十一年賜名定慧寺。內有碑三:一(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修撰翁正春撰,一(明)正德六年(1511)大學士梁儲撰,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侍講學士勵廷儀撰。」
1984年5月,在大雄寶殿後出土了兩尊明代銅質布袋和尚像。1984年,在四季青鄉南辛莊村發現一塊「定慧寺開山第一代主持洪修和尚碑」。
如今,該寺位於「空軍定慧寺干休所」大院內。
建築
編輯定慧寺坐北朝南,建築佈局為四合院,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前殿、東西配殿、大殿,此外還有東跨院前後殿,約共40間殿房。山門門額及天王殿額均為清朝康熙帝御書。原來寺後有小山。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前出月台,後出廈,保存了明代建築形式,內懸匾額為康熙帝御書「慈雲廣覆」(該匾額已無存)。
定慧寺現存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均為明代建築風格。此外,該寺還保留有明朝正德、萬曆年間石碑三座,清朝康熙、乾隆敕諭碑記兩座。寺內有多株松柏,以松抱槐、皂角樹為特色。[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海淀区文物古迹,北京海淀,2006年1月18日. [2013年2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