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陀寺 (鎮海)

29°57′41″N 121°43′17″E / 29.961504°N 121.721302°E / 29.961504; 121.721302

圓通寶殿
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招寶山街道招寶山威遠城內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1981年7月

寶陀寺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一座佛教寺院。寺院位於招寶山威遠城內,明代由普陀山遷移而來,因而又名補院,以觀音道場聞名。其圓通寶殿為清代建築,1981年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餘建築則為1980年以後復建[1]

歷史

編輯

寶陀寺最初位於梅岑山(即普陀山),建於唐大中年間。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普陀山遭到倭寇襲擊,寺院焚毀,僅存觀音像。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下令將觀音像遷往招寶山並重建寺院。此後寺院幾興幾廢。抗日戰爭時期,包括觀音閣的多座建築被毀。文化大革命期間,天王殿和羅漢堂被拆毀挪作他用[1]。1981年,圓通寶殿大修,重建佛像。1985年由釋智柔重建觀音閣。20世紀90年代新建偏殿、齋堂等建築,2005年再次復建天王殿[2]

建築特點

編輯

寶陀寺圓通寶殿建於清代。建築為抬梁式,重檐歇山頂,坐西朝東,面闊五間。正脊正面和背面分別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中部有火焰紋寶鏡。明間後部為石職須彌座平台,上置釋迦牟尼佛像[3]

民俗

編輯

招寶山觀音像頭戴毗盧帽,稱為毗盧觀音,雖經歷代重塑仍保留了唐代的特徵。寺院香火較盛,尤以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和九月十九觀音成道日香火最為旺盛[1]

圖片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第二十七编 风俗 宗教.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2. ^ 镇海佛教建筑的历史. 鎮海新聞網. 2012-11-26 [201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3. ^ 圆通宝殿. 鎮海區文保所. 2005-12-30 [201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