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門副使,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在清朝之位階為未入流。崇文門,是為清二代之負責徵收商稅之關卡,凡是欲進入京師經商的貨物都需要在此處被課稅,因此崇文門又被稱為鈔關或京關。而崇文門副使一職則是起始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其職能通常負責佐理收稅,為配置於順天府的崇文門宣課司之基層官員編制,其上有治中或正、副督察等主管官。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即廢除。

官職由來

編輯

《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八十四:「改北京順天府稅課司為都稅司,置大使副使各一員,設麗正門宣課司文明門分司置大使各一員副使各二員。」弘治元年,回歸戶部指派主事徵收。 康熙五年(1666年)開始,清政府將崇文門收稅之職務,自清政府中央的戶部工部直管下放至順天府管理,因此順天府以正五品治中兼理,另設崇文門副使一職,督同收稅。[1]

職能地位

編輯

崇文門副使雖然只是一個比平頭百姓稍高級一層的「未入流」官員,看似地位不怎麼高。但是實質上,卻是一個許多人盼望擔當的肥差。因為雖然地位不高,但是作為一個佐理京師商稅的官員,卻是一個時常會收受各地進京商人賄絡的職位,時常會有許多的灰色收入,因此被時人是為北京城當時的肥差之一。歷代清朝皇帝雖然時常親自過問崇文門稅務,但是到了清代中後期。此處之胥吏,相互勾結,朋比為奸的現象日益頻繁,勒索商人之事時有發生,成為清代後期的一大弊端之一。[1]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清代崇文门税关. 鳳凰華人資訊網.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