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萬壽宮
崇真萬壽宮,民間俗稱天師庵或天師宮,原址位於今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后街23號北京中醫醫院處,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宮觀,現已無存。[1]
簡介
編輯崇真萬壽宮是元世祖忽必烈為道教玄教宗師張留孫興建。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張留孫隨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入朝。張留孫為皇后「禱病有驗」,所以元世祖將其留在宮內,封為「上卿」、「玄教宗師」,並在元大都、元上都為其各建了一座崇真萬壽宮,又將嘉興、平江的若干頃良田以及元大都、昌平的若干畝栗園賜給張留孫。[1]元世祖任命張留孫為大都的崇真萬壽宮住持,此宮為正一派在大都的本山。大德二年(1298年),吳全節出任崇真萬壽宮提點。[2]
崇真萬壽宮位於大取燈胡同以北。在元大都,該宮與長春宮(今白雲觀)齊名,等級很高。玄教的日常事務由崇真萬壽宮提點負責。[1]
明朝,崇真萬壽宮被改建成草料庫,儲存御馬草料,民間俗稱「天師庵草場」。清朝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中說:「御馬監轄有天師庵草場、舊都府草場,天師庵草場在皇城外東北角,正統間以張天師舊處改建,故名。」[1]
明朝天啟六年,天師庵草場失火。大太監魏忠賢親率官兵救火,三天後撲滅。據說魏忠賢還親自端盆澆水滅火。清朝在此興建諴親王府,後改為榮壽固倫公主府(俗稱「大公主府」)。1956年,在原公主府成立北京中醫醫院。1986年,北京中醫醫院將公主府部分主體建築遷往密雲縣,原址興建新門診樓、科研樓。[1][3]
2011年12月3日,在北京國際飯店開拍北京匡時秋拍夜場,拍品中有元人《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此卷為旅居美國的蔡乃煌的重孫女委託拍賣。此卷由六位元朝文人撰寫,描寫了元朝初年的道教儀式場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