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信仰的祈禱

巴哈伊信仰
宗教與社會實踐

宗教聚會

十九日靈宴會
祈禱會

學習與教育

學習小組
兒童班
少年班

個人實踐

祈禱·齋戒
拓荒·婚姻

社會實踐

與聯合國
跨宗教對話·性別平等

巴哈伊信仰的祈禱常常指兩種不同的概念,義務祈禱和禱告(一般性的祈禱)。兩種形式的祈禱都由向上帝表示崇敬的語句組成。[1]巴哈伊律法中,祈禱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2]巴哈伊信仰中,祈禱的目的是親近上帝和巴哈伊歐拉、改善自己的行為、尋求神聖輔助的力量。[3]

根據巴哈伊律法,15歲至70歲的巴哈伊信徒每日需要以特定的形式獨立誦讀三篇指定的必誦禱文中的一篇。除了誦讀必誦禱文外,巴哈伊信徒每日還會進行禱告、學習聖作並冥想,關於禱告和冥想則沒有形式上的要求。

巴哈伊信徒在禱告的時候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同時,巴孛巴哈歐拉阿博都巴哈巴哈伊信仰的核心人物亦啟示了大量的禱文,巴哈伊信徒也將其大量的用於靈性生活。[2] 巴哈伊核心人物啟示禱文包括會議、特定的時間(如清晨)、醫治等多種主題。巴哈伊信徒認為這些禱文有特別的力量。在巴哈伊信徒的聚會中,禱告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大家會輪流誦讀禱文書中內容,一人在誦讀時,其它人則恭敬的聆聽。

關於祈禱的一般性教義

編輯

巴哈伊信仰的創建者巴哈歐拉鼓勵信徒勤於祈禱,他認為祈禱既是個人面向上帝的崇拜行為,亦應在聚會中集體進行。[3]。大量的巴哈伊文獻 提到了祈禱對靈性成長的重要性和人類本性中對祈禱的需要。祈禱的益處並非來源於祈禱行為本身,而是由祈禱而產生的靈性狀態。在這方面,巴哈歐拉認為一次內心充滿喜悅的簡短祈禱比一次沒有處於靈性狀態下的長篇祈禱更有意義[1],也就是說祈禱的精神實質是更加重要的[3]

根據巴哈伊文獻,祈禱的目的是親近上帝和巴哈歐拉、改善自己的行為、尋求神聖輔助的力量。祈禱是祈禱者表達對上帝的愛,並通過這一行為影響內在的自我的過程。[3]祈禱也可以祈求物質方面的內容,但是根據巴哈伊文獻,僅僅祈求上帝的愛,而不是基於任何其它的欲求和恐懼的祈禱更有意義。巴哈歐拉認為,有關任何內容的祈禱都有其意義,並都會得到上帝的確認。[1]

巴哈伊教義認為,個人的祈禱應該獨自進行,並且祈禱的時候內心應該處於平靜狀態,如清晨或晚間;一般表現為每個人輪流誦讀禱文的集體祈禱也被鼓勵,集體祈禱常在巴哈伊信徒聚會開始的時候進行,如十九日靈宴會巴哈伊行政機構舉行會議的時候。[3]巴哈伊信仰在20世紀前半葉的信仰核心守基·阿芬第曾說過,祈禱的對象可以是巴哈歐拉、阿博都巴哈或者其它的上帝的顯示者,但他更鼓勵向巴哈歐拉祈禱。[1]

義務祈禱

編輯

除了一般性的祈禱,巴哈歐拉在巴哈伊信仰的律法書-《亞格達斯經》中規定了義務祈禱。義務祈禱是15歲以上巴哈伊信徒的主要宗教義務之一,同時,義務祈禱所使用的必誦禱文也是最重要的一類禱文。[1][3]義務祈禱的目的是培養謙卑和忠誠。不像巴哈伊信仰中的其它絕大多數禱文,關於義務祈禱,在巴哈伊律法中有着特別的規定。但是,義務祈禱是靈性義務,如果巴哈伊信徒未能每天進行義務祈禱, 巴哈伊行政機構並不會作出處罰。[1]

 
位於以色列阿卡巴哈歐拉陵寢

巴哈歐拉撰寫了三篇必誦禱文,分配是短篇必誦禱文、中篇必誦禱文、長篇必誦禱文,巴哈伊信徒每日應選其一誦讀。其中,短篇必誦禱文每天應誦讀一次,時間應在正午日落前的特定時間;中篇必誦禱文每天應誦讀三次,一次應在日出正午間,一次應在正午日落前,一次應在日落後的兩小時內;[3]長篇必誦禱文則可在任何時候誦讀。中篇必誦禱文還特別規定了祈禱時的動作和手勢,除了因身體條件所限不能進行以外,所信徒必須遵照執行。守基·阿芬第曾提到祈禱時的動作和手勢不僅具有象徵意義,同時有助於祈禱者在祈禱時保持專注。[1]此外,進行義務祈禱前應清潔雙手和面部,並面朝被稱為吉卜利巴哈歐拉陵寢方向。[3]

一般性禱文

編輯

巴哈歐拉巴孛阿博都巴哈啟示了數以百計的一般性禱文,其中大部分最初源自寫給個人的信件。大部分禱文以阿拉伯語波斯語寫就,阿博都巴哈啟示的禱文中,有有少量的以土耳其語寫就。[1]迄今,巴哈伊禱文已經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其中短篇必誦禱文已被翻譯成超過500多種的語言。[4]

一般性禱文包括甦醒、旅行、醫治、精神成長、超脫、護佑、諒解、輔助、團結等多種主題。[3]在使用一般性禱文禱告時信徒可以大聲誦讀或吟唱祈禱文的內容,亦可對祈禱文予以重複。在使用一般性禱文禱告時,面向吉卜利不是必須的。[1]

巴哈伊禱文形式各異,一篇典型的巴哈伊禱文以祈求獲得上帝的特定屬性開始,然後為讚美上帝、祈求指引和保護等內容,最後以列舉上帝的屬性收尾。禱文經常使用象徵性手法,部分禱文提及了伊斯蘭文學波斯文學[1]

其它特殊禱文

編輯

巴哈伊信仰中,還有部分禱文用於特定的日期或情景,如齋戒時使用的禱文、與特定的巴哈伊聖日相關的禱文。這些禱文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其重要性接近必誦禱文。[1]在這類禱文中,有三篇禱文被認為有特別的力量,包括巴孛啟示的關於試練的佑助的短篇禱文、巴哈歐拉啟示的艾哈邁德書簡長篇醫治禱文[3]此外,有由巴哈歐拉的幾篇著作摘錄而成朝聖書簡,在拜訪巴哈歐拉陵寢及巴孛陵寢時使用,在與之相關巴哈伊聖日亦會使用他們;也有專門關於阿博都巴哈的朝聖書簡,書簡中表達了謙卑和無私。[5] 巴哈歐拉亦啟示了關於逝者的禱文,此禱文在15歲以上的巴哈伊入殮前使用,使用時由一位教友誦讀,其餘教友則靜立在旁,該禱文是巴哈伊唯一的一篇集體祈禱的禱文。[3]

至大聖名

編輯

巴哈伊信徒在每日祈禱前,常常會念誦「阿拉歐阿帕哈」95次,這是巴哈伊信仰中「至大聖名」的形式之一,巴哈歐拉在亞格達斯經中對其進行了描述。也有巴哈伊信徒用念珠來計數。[3]

註釋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Walbridge, John. Prayer and worship. [2008-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0). 
  2. ^ 2.0 2.1 Hatcher, W.S.; Martin, J.D. The Bahá'í Faith: The Emerging Global Religion.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8: 156–157 [2016-02-29]. ISBN 0-87743-26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Smith, Peter. prayer.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Bahá'í Faith.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274–275. 2000. ISBN 1-85168-184-1. 
  4. ^ Stockman, Robert. Scripture. bahai-library.org. [2008-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9). 
  5. ^ Smith, Peter. visitation, tablets of.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Bahá'í Faith.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353. 2000. ISBN 1-85168-184-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