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圖(日語:幽霊図ゆうれいず Yūrei zu)是由鬼魂惡魔和其他鬼神為題材的日本繪畫流派。而幽靈圖也被認為是日本的風俗畫[1]於19世紀末的幕末時期最為盛行。[2]

佐脇嵩之所作《幽靈》(1737)

幽靈的定義 編輯

幽靈可包括化身物日語お化け妖怪死靈日語死霊(亡靈(日語:亡霊)等。信仰超自然生物是日本的一項悠久傳統。幽靈的來源包括佛教道教中國民間傳說。最顯着的影響,是日本神道泛靈論,它指出我們的物質世界是由800萬無所不在的鬼神所組成。[3]

日本的鬼魂基本上是從地府中為了完成一個優秀的使命而「請假」外出。[4]而日本的靈魂(日語:霊魂)則是那些枉死、死無葬身之地、或死後有着強烈的怨念、以及無主孤魂。而他們的「靈魂」實現了願望後,則可以轉世。[5]根據糅合佛教及民間信仰的思想,從現世(日語:この世)到靈界(日語:あの世)需要七七四十九天,而在中陰身,他們可以在這段期間解決現世未解決的問題。[6]而個人一生的痛苦程度與他們在前世的惡行嚴重程度有密切的關係。[7]雖然幽靈們的意圖並不總是邪惡的,但他們的行動的結果卻幾乎總是對人類有害。[4]而有信仰認為,鬼魂只能通過一名在世的人的祈禱來得到釋放,他的靈魂才能被允許進入冥界。[3]

歷史背景 編輯

 
月岡芳年的作品《和漢百物語》中《下部筆助》描述下部筆助瀑布遇到烈女初花的幽靈(c. 1865)

存在於日本畫卷的幽靈形象,以及血腥和怪誕的場景軸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而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近幾個世紀以來,[8] 例如「幽靈畫」在19世紀後期達到流行巔峰狀態,[2]與幽靈相關的「歌舞伎」以及與幽靈相關的怪談[1]學術機構「persistent popularity」[9]認為這種神秘物是在「不穩定的社會條件」的江戶後期盛行,[2]其中包括普遍存在壓迫的德川幕府政權、西方的入侵以及一些自然災害。 [10][11]

幽靈圖及戲劇 編輯

 
圓山應舉所創作幽靈(1882)

日本的鬼故事有着悠久的民俗傳統,在江戶時代初開始便成為戲劇題材。[3]至於歌舞伎在18世紀後開始流行,也創作出了很多以幽靈為題材的戲劇。[3]

審查 編輯

德川政權試圖恢復其封建農業基礎,於1842年開始進行天保改革(日語:天保の改革),改革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除了經濟軍事農業宗教外,還包括藝術。[12]改革的目的是從根本上穩定物價和令人民忠於政權,[13]而在藝術領域的改革使得如藝妓花魁妓女歌舞伎題材作品被禁止。[14]1842年老中水野忠邦下令禁買賣歌舞伎伶人、遊女和藝妓等被認為是有傷風化版畫。促使了浮世繪轉向非現實題材發展[13]

參見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1.0 1.1 Schaap 1998, 17
  2. ^ 2.0 2.1 2.2 Addis 1985, 178
  3. ^ 3.0 3.1 3.2 3.3 Rubin 2000
  4. ^ 4.0 4.1 Richie 1983, 7
  5. ^ Monstrous.com
  6. ^ Iwasaki and Toelken 1994, 15
  7. ^ Jordan 1985, 27
  8. ^ Fensom 2012
  9. ^ Bell 2004, 140
  10. ^ See Addis 1985, 178; Rubin 2000; Harris 2010, 156; Schaap 1998, 17
  11. ^ In addition to floods and earthquakes, Japan was blighted by a series of droughts which led to twenty periods of famine between 1675 and 1837 (Dolan and Worden 1994)
  12. ^ 《大英百科全書》中天保改革
  13. ^ 13.0 13.1 The Fitzwilliam Museum
  14. ^ Harris 2010, 156

參考資料 編輯

  • Addis, Stephen. 「Conclusion: The Supernatural in Japanese Art.」 In Japanese Ghosts and Demons: Art of the Supernatural, edited by Stephen Addis, 177-179.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Inc., 1985.
  • Bell, David. Ukiyo-e Explained. Kent, UK: Global Oriental, 2004.
  • Harris, Frederick. Ukiyo-e: The Art of the Japanese Print. Tokyo: Tuttle, 2010.
  • Iwasaki, Michiko and Barre Toelken. Ghosts and the Japanese Cultural Experience in Japanese Death Legends. Logan, Utah: 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4.
  • Jesse, Bernd. "The Golden Age of the Utagawa School: Utagawa Kunisada and Utagawa Kuniyoshi." In Samurai Stars of the Stage and Beautiful Women: Kunisada and Kuniyoshi Masters of the Color Woodblock Print, edited by Stiftung Museum Kunstpalat, Gunda Luyken and Beat Wismer, 93-101. Düsseldorf: Hatje Cantz Verlag, 2012.
  • Jordan, Brenda. 「Yūrei: Tales of Female Ghosts.」 In Japanese Ghosts and Demons: Art of the Supernatural, edited by Stephen Addis, 25-33.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Inc., 1985.
  • Richie, Donald. 「The Japanese Ghost.」 In Yoshitoshi’s Thirty-six Ghosts, edited by John Stevenson, 6-9. New York: Blue Tiger, 1983.
  • Stevenson, John. Yoshitoshi’s Thirty-six Ghosts. New York: Blue Tiger, 1983.
  • Schaap, Robert. Heroes and Ghosts: Japanese Prints by Kuniyoshi 1797-1861. Leiden: Hotei Publishing, 199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