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灣之戰是發生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尾聲的一場重要戰鬥。這場戰鬥是於1860年9月18日上午英法聯軍主要是法軍與華北地區清軍步兵主力於張家灣城東的北運河南側、白河西側進行的[5]。在這場一邊倒的戰鬥的最高潮階段,清軍步兵主力在運河南岸遭英軍錫克騎兵和法軍北非輕騎兵屠殺,而波旁復辟時期法國外交部長達馬斯法語Ange Hyacinthe Maxence de Damas的小兒子達馬斯被一名清軍步兵以鳥槍擊斃,在法軍中引起震動[5]

張家灣之戰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860年9月18日
地點
中國通州
結果 法國-英國決定性勝利
參戰方
法蘭西第二帝國
 大英帝國
清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夏爾·庫贊-蒙托邦
格蘭特
僧格林沁
兵力
法軍包括600名輕步兵、兩個精銳連、輕騎兵、北非輕騎兵、一個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共1000人。英軍包括一小隊錫克騎兵。[1][頁碼請求] 蒙古騎兵有兩萬五千至三萬人,七十八尊大炮,清軍步兵上萬人。[2][3]
傷亡與損失
法蘭西第二帝國: 2人死亡[3]
14人受傷
大英帝國: 1人死亡[3]
19人受傷
清軍步兵大部分陣亡[4],清軍火炮全部損失[5]

稍早

編輯

這場戰鬥的發生對於英法聯軍是一場意外,在早前的清朝政府與英法聯軍的和談安排中,清朝政府允許英法聯軍以少量兵力護送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公使前往通州而非北京談判,而參加張家灣之戰的英法聯軍正是護送英法兩國公使前往通州與清朝政府談判的部分英法聯軍。這場戰鬥的發生對於清軍同樣是一場意外,清軍主帥並未對廣大清軍進行戰爭動員和戰爭目的說明,以至於「格蘭特將軍派出的英國騎兵回來報告,清軍騎兵試圖阻攔從通州返回的英軍上校沃克回到我方營地。……清軍騎兵之所以對其攔截,主要是害怕沃克回到英軍營地揭發清政府的背叛行徑。」[4][頁碼請求]

1860年9月16日,英法聯軍主力駐紮在河西務。清軍並沒有利用夜間進攻英法聯軍,實際上清朝大臣和英法公使一直在通信,僧格林沁想知道英法聯軍夜晚駐地是很容易的,比如河西務,但是清軍始終沒有利用夜晚對英法聯軍發起總攻,當然在英法聯軍先鋒從河西務出發到馬頭村前,清軍沒有在夜晚對河西務的英法聯軍進行騎兵總攻,可能也是考慮到英法聯軍在河西務縮成一團(即便已經扣除了駐紮在天津的法軍)。1860年9月17日早上,河西務的英法聯軍與蒙托邦和格蘭特率領的英法聯軍先鋒分開,英軍是留了一個第三十一團在河西務,估計至少一千英軍留在河西務而與向馬頭村前進的英軍分開,向馬頭村前進的法軍包括600名輕步兵、兩個精銳連、輕騎兵、北非輕騎兵、一個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共1000人[1]

蒙托邦「於9月17日早晨離開了河西務,前往位於河西務和通州之間的馬頭村。只帶領了包括炮兵在內的一千一百名士兵前往。」但與此同時,蒙托邦致信科利諾將軍,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率領麾下全部兵力前來與蒙托邦會師。 [4]

英法聯軍在1860年9月17日上午11點到達馬頭村,馬頭村有大型清軍露營地痕跡,證明清軍知道馬頭村。1860年9月17日晚上,英法聯軍分成三段:分別是駐紮在「骯髒的馬頭村營地」準備護送英法兩國公使前往通州議和的部分英法聯軍;駐紮在河西務的英法聯軍包括英軍第31團、科利諾部法軍;駐紮在天津城的英法聯軍。這三部分英法聯軍彼此間隔一天以上路程。

英法聯軍先鋒離開河西務進駐馬頭村後也就是1860年9月17日晚上到1860年9月18日凌晨其實是清軍向馬頭村發起夜間騎兵總攻的非常好的時機,留守河西務和前往通州的(即馬頭村)英法聯軍各一半,英法聯軍分成兩半對清軍是一個非常好的進攻機會,千載難逢。但是僧格林沁依然選擇1860年9月18日白天開戰,錯失夜戰良機。

經過

編輯

「此後聯軍和中國方面發生的衝突,其罪責應由聯軍負責。怡親王載垣穆蔭不斷以口頭和書面警告兩國特使,說他們本人雖賦有重大的全權,但對武將們卻無絲毫的權力,……但聯軍絲毫不顧這些預先的警告。……聯軍於9月18日(皆為公曆)晨……出發。此時,擔任先頭部隊的英國人突然發現前方有大量的蒙古人、炮隊和擺開戰陣的中國步兵……聯軍把軍隊集中編成兩個戰鬥縱隊,並將殿後的輜重車隊聚集在一起。……敵人(清軍)……靜止不動。……整整過了四個小時以後,戰鬥突然爆發了」[2]

1860年9月18日早上6點,英法聯軍中的法軍在蒙托邦率領下以1,000法軍,包括600名輕步兵、兩個精銳連、輕騎兵、北非輕騎兵、一個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1]從馬頭村出發。

清軍背北朝南一字長蛇陣,蒙古騎兵有兩萬五千至三萬人,七十八尊大炮,清軍左翼(從清軍背北朝南看的左翼、即東部)和中央是步兵,右翼是蒙古騎兵,清軍的計劃是「以左翼和中央的步兵的火力箝制住英法聯軍,然後由蒙古騎兵組成的右翼轉入進攻,迫使敵人退向白河」。[2]

法軍首先進攻,法軍從清軍左翼步兵開始沿着陣地進攻,並摧毀了清軍的炮兵,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法軍的炮兵經歷過拿破崙戰爭,實在不是清軍炮兵能與之對轟的,僧格林沁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搞陣地戰。「法軍為了虛張聲勢,故意拉長了連隊之間的距離,並把他們的所有軍隊開上了第一線,既不設第二線,也不留後備隊。幸而高粱擋住了中國人的視線,使清軍未能辨出在這一小群法國步兵之間有這樣大的距離,而中國人還以為他們與之打交道的是一支強大的兵力」[2]。僧格林沁犯了第二個錯誤,沒有利用高粱地事先埋伏三五成群的大刀兵。

蒙托邦派人告訴格蘭特,根據他與格蘭特此前制定的計劃,蒙托邦要率領步兵襲擊 Yao-tsing 村,英軍方面,格蘭特要率領部隊走上通往張家灣的大路。

「法軍在英軍的右邊,正好面對的是清軍左側的部隊。……兩軍總指揮經過協商,決定在進攻時,法軍部隊攻擊敵軍的左側。這一側的清軍以劉村(應該就是蒙托邦記載的 Yao-tsing 村)為依託。法國部隊從這邊開始攻擊後,將逐漸從左往右向英國部隊靠近。英國部隊方面,……英軍騎兵負責對付清軍騎兵……格蘭特將軍將一隻錫克騎兵隊交由蒙托邦將軍指揮……格蘭特將軍做出了發起攻擊的決定,他命令已經列好隊的英國騎兵立刻進攻毫無防備的清軍騎兵」。[1]

由於承受不住法軍火炮和步兵的火力,在撤出 Yao-tsing 村的道路上,大量清軍步兵被格蘭特交給蒙托邦指揮的一隊英軍錫克騎兵包圍(補充沒有騎兵的法軍),這批清軍步兵在被錫克騎兵包圍後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波旁復辟時期法國外交部長達馬斯法語Ange Hyacinthe Maxence de Damas的小兒子達馬斯——一名法蘭西第二帝國非洲輕騎兵軍官在包抄Yao-tsing 村向運河撤退的清軍時被清軍擊斃。

我要率領步兵襲擊第一個村莊,與此同時騎兵部隊要繞過村子。我們將 Yao-tsing 村的敵人趕了出去。 清軍撤退到了第二個村莊,他們本以為會有足夠的時間穿過村莊和運河之間的平原,然而在平原上卻被我軍騎兵團團包圍。我們消滅了大部分敵軍。[4]

在蒙托邦將軍的帶領下,法國部隊也向前方衝去,法國輕步兵向劉村進攻。 法國騎兵則從劉村和老蒼村之間穿過,衝擊駐守在劉村後面的大量清軍步兵,這些清軍駐紮在劉村和從張家灣到白河的運河之間。 我們佔據了敵人左側的位置,這裏右鄰運河。法國輕步兵衝進劉村,與敵軍拼刺刀。清軍步兵潰敗,為了逃生,他們不得不從劉村和運河之間穿過。可這些逃跑的清軍在那裏遇上了非洲輕騎兵(即波旁復辟時期法國外交部長達馬斯法語Ange Hyacinthe Maxence de Damas的小兒子達馬斯中尉陣亡處)、北非騎兵以及錫克騎兵,不幸遭遇了一場真正的屠殺。[1]

英軍在戰鬥尾聲才趕到[2]。英軍的趕到使清軍「大部隊全軍潰逃」,但僧格林沁把這支敗軍重新組織起來,在幾天後進行八里橋之戰

清軍的炮兵未能發揮任何作用,「清軍炮彈因為沒有調整好方向,總是從我們的頭頂上飛過」、「運河的堤岸上雖築有炮眼並且裝備着火炮,然而它們始終保持着沉默,沒有任何反擊」。清軍炮兵在對抗英法聯軍騎兵時是無能為力的,「我們的小騎兵隊發起了衝鋒……他們向炮兵發起了猛攻,劈死了炮手,奪取了五門大口徑火炮。」「中國人在這條(運河)堤壩上安排了60門青銅大炮,……它們很快就被摧毀了」[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Paul Varin. 《远征中国》. 《圓明園劫難記憶譯叢》. 中西書局. 2011. ISBN 9787547501627.  譯自Paul Varin. Expédition de Chine. Paris: Michel Lévy frères. 1862年7月20日 [2023年7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7月20日) (法語). 
  2. ^ 2.0 2.1 2.2 2.3 2.4 布克斯蓋夫登男爵. 《1860年北京条约》. 由王瓘; 李嘉穀; 陶文釗翻譯. 商務印書館. 1975年 [1902年]. 
  3. ^ 3.0 3.1 3.2 Frontier and Overseas Expeditions from India. Volume 6. Calcutta: Superintendent Government Printing. 1911. p. 434.
  4. ^ 4.0 4.1 4.2 4.3 Charles Guillaume Cousin-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 《蒙托邦征战中国回忆录》. 《圓明園劫難記憶譯叢》. 由王大智; 陳娟翻譯. 中西書局. 2011年. ISBN 9787547501597 譯自Charles Guillaume Marie Apollinaire Antoine Cousin de 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 L'expédition de Chine de 1860: souvenirs du géneral Cousin de 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 publiés par son petit-fils, le comte de Palikao. Plon. 1932年9月21日 (法語). 
  5. ^ 5.0 5.1 5.2 《圓明園劫難記憶譯叢》《蒙托邦征戰中國回憶錄》;(法)埃利松. 《翻译官手记》. 中西書局. 2011年 [2023-07-20]. ISBN 97875475016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0). [法]貝齊亞; 布瓦西厄. 《中国之役:1859-1861 陆军少尉的战争记忆》. 中西書局. 2011年. ISBN 978754750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