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聚秀(16世紀—1630年代),頴木山東濟南府德州平原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張聚秀敏捷通達,不被習俗牽絆,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中舉人[2],困科場近二十年,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獲授永寧縣知縣,在當地置義田義學,教育貧窮鄉人。

之後調任安陽,推行調劑地方驛站、取消里下養馬等德政;擢官雲南道監察御史,其時流寇在山西肆虐,宦官監軍卻搜刮人民以助餉,又堅持招撫成禍患,他抗陳時事七不可解,在「罷遣內臣、禁撫流寇」兩事上尤其反覆激切,但朝廷並未理會,因此憂憤成疾去世[1]

軼事

編輯

《玉堂茗記》載,張聚秀在京師的住宅,此前先後為楊漣崔呈秀居住,二人皆不得善終。不久,張聚秀也死在其中,房屋便成為著名凶宅[3]

引用

編輯
  1. ^ 1.0 1.1 乾隆《平原縣志·卷八·人物》:張聚秀,字頴木,敏達果確,不牽於俗,登鄉薦二十年始成進士,首置義田義學,育族黨鄉里之貧而無教者。知河南永寧有異政,旋調安陽,厲志撫字,利興弊剔,事事期有實濟,而調劑驛站、除里下養馬之擾,得民尤甚。擢雲南道御史,時仍遣內臣出監軍營內總國計,而流寇起三秦,加派搜刮以助餉,中外復堅主招撫,養癰貽患;聚秀抗陳時事七不可解,尤於罷遣內臣、禁撫流寇,反覆激切。疏再上不報,憂憤成疾卒。
  2. ^ 乾隆《平原縣志·卷七·選舉》:萬歷……張聚秀 丙午科(舉人),詳進士
  3. ^ 《玉堂茗記》:京師凶宅遑遑而有,如楊大洪及崔呈秀,雖邪正不同,先後並住一宅,而相繼破家。御史張聚秀尋卒於其內,人相戒不敢居。青州馮可賓獨買居之,且開園起樓,以娛封翁。一日,馮鄴仙元飆在朝,仆於班次,傳者哄然,皆以為可賓,且爭咎此宅,己而非也。然其封翁竟沒於此宅。繼之者亦以憂去。太僕寺街亦有一宅。素凶,何香山居其中七八年,其家中或見緋衣婦人,往來空室,香山不見也。香山去後,宋五河琮以考選僦居,未一月而斃。同館吳慎旃移入,余以為言,吳雲凡宅豈有不經人死者,何妨於事。未五日而吳病,病十三日而歿。余初住一宅,業師以序貢就選,暫館餘寓,倉猝病卒,余旋奉差出京,同年張師度入居之,病卒。最後孫鳳毛亦卒於此宅。皆數人相繼,事豈偶然。然則凶宅果有之也。

參考文獻

編輯
  • 乾隆《平原縣志》·卷七·選舉
  • 乾隆《平原縣志》·卷八·人物
官銜
前任:
唐勳
明朝永寧縣知縣
崇禎年間
繼任:
陳必允
前任:
李和貴
明朝安陽縣知縣
崇禎年間
繼任:
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