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爌(1515年—1586年),字明宇,一字文華,號巖泉,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徐爌
大明山西行太僕寺卿
籍貫直隸蘇州府太倉州民籍
字號字明宇,號巖泉
出生正德十年乙亥十二月廿一日
逝世萬曆十四年丙戌
配偶娶吳氏
親屬(子)鳴國、鳴陽、鳴廷
出身
  •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應天府鄉試第三十九名
  •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進士

生平

編輯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進士[1][2]。禮部觀政,授湖廣長沙府推官,丁憂去職。服闕,補武昌府,三十八年九月選授四川道試監察御史[3],四十一年三月實授,巡視兩淮鹽課。又起改山東道御史,四十二年十二月提調北直隸學校,四十四年九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提調學校。隆慶二年(1568年)正月官至山西行太僕寺卿,致仕歸[4]

家族

編輯

曾祖徐廷瑞,曾任壽官;祖父徐守元;父徐槃。母楊氏[5]。兄徐炤、徐炯、弟徐烈、徐煉、徐燦、徐燾、徐應增(監生)、徐應坤。

參考文獻

編輯
  • 王世貞《中大夫山西等處行太僕寺卿岩泉徐公暨元配吳孺人合葬志銘》
  1. ^ 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七十六》:嘉靖三十八年九月甲戌 選授中書舍人沈寅、陳所學,行人曾濂、趙灼、楊銓,推官江一川、王楷、馬出圖、周京,知縣胡應嘉、喬光大、李璉、陳懋觀、張鳴瑞、侯廷柱、曾廷芝、樊仿俱給事中:應嘉吏科,一川、光大、璉戶科,濂禮科,懋觀、鳴瑞、寅兵科,廷柱、楷、灼刑科,所學、廷芝、仿工科,銓南京吏科,出圖南京戶科,京南京禮科,中書舍人鮑承蔭、張科、劉行素,行人溫如璋、董學、馬文健、耿定向、張膽、趙時齊,國子監學正王宗、徐□官、查光述、王得春、劉忠伊、袁淳、陳聯芳、徐爌、陳旌,知縣黃紀、潘清亶、巫繼咸、祝乾壽、王諍、蔡完、楊衍慶、陳紀、林潤俱試監察御史:黃紀、承蔭浙江道,清亶、光述江西道,如璋、得春福建道,繼咸、學湖廣道,乾壽、諍山東道,志伊山西道,科、文健陝西道,淳廣東道,聯芳、完廣西道,爌四川道,旌、定向、衍慶雲南道,膽、陳紀貴州道,行素南京浙江道,時齊南京江西道,潤南京山西道,宗徐南京貴州道。
  4. ^ 《太倉州志》:徐爌字文華,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長沙府推官,丁嗣父憂,服闋,補武昌,以治最,徵為四川道監察御史,改山西道,巡視兩淮鹽課。都御史希柄臣指,歲增鹽課數萬,頻抗疏爭,卒如故額。旋為北畿提學道,有大學士某屬其甥者,爌曰:視文何如耳。竟置下等,某銜之,嗾科臣摭事劾爌,首輔徐階謂曰:吾故識爌,是減兩淮鹽稅御史也。尋弗問。升按察副使,督江西學政,值嚴嵩敗籍,圖書充棟,悉置之學宮以惠士子。遷山西道行太僕寺卿,致仕。爌性孝,為御史時聞本生父訃,哭曰:吾即為人後,奈何抱痛所生而綬仍若若耶?亟引疾歸。晚好神仙,卒年七十一。
  5.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