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修駿

法学家

戴修駿(1891年—1969年),字毅夫,男,湖南常德人。中華民國法學家。

戴修駿近照

生平

編輯

戴修駿1907-1911年在京師譯學館學習。1913年在湖南長沙考取公費留法學生,先在聖路易中學附設的專門數學班補習。1914年因公費取消回北京。1915年公費恢復,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經濟、政治、法律 [1],自巴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留學期間於巴黎和會前夕和李麟玉、鄭毓秀組織留學生集會,反對北洋政府在出賣主權的和約上簽字,嗣後又動員華工和留學生包圍北洋政府代表團駐地,阻止代表團出席和會簽字。和會後期曾任中國代表團南方代表的顧問[3][4]。1923年回國。

1924至1926年任北京法政大學教授[1]。1927年,第四中山大學在南京成立,經蔡元培介紹,戴修駿任第四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5]。1927年5月,胡善恆經同鄉、第四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戴修駿介紹,入社會科學院任副教授。[6]

1927年12月25日,第四中山大學規定校務章程,章程規定:「大學校長、秘書長、高等教育部長、各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為校務會議當然委員。」他們為:校長張乃燕、秘書長楊孝述、高等教育部長王星拱、自然科學院院長胡剛復、社會科學院院長戴修駿、文學院院長樓光來、哲學院院長湯用彤、教育學院院長鄭宗海、醫學院院長顏福慶、農學院院長蔡無忌、工學院院長周子競、商學院院長程振基、圖書館館長皮宗石。1928年3月5日,第四中山大學更名「江蘇大學」,5月16日又奉令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同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改自然科學院為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為法學院,哲學院改為哲學系歸入文學院[5]。戴修駿繼續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經濟系主任[1]。1929年9月任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教育方案編制委員會常務委員,其後任「改進高等教育計劃」起草作業委員、審查委員[7]

1928年,戴修駿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連任至1948年[8]。立法院成立後,即於1929年1月指定立法委員馬寅初、戴修駿、衛挺生樓桐孫羅鼎組織商法起草委員會,編定商法。[9] 1931年任國民政府第一屆高等考試典試委員[10]

1946年1月國共談判期間, 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 任會外專家。1946年4月任中華民國修憲小組23名成員之一。1946年10月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任國民黨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

1949年9月19日,新華社以電訊方式發出《原國民黨立法委員脫離國民黨反動派宣言》,53位立法委員發表該宣言,戴修駿列名其中。蔣介石立即宣佈永遠開除這53人的中國國民黨黨籍,並下令通緝。[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戴修駿任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參事。[6]民革黨員戴修駿作為特別邀請人士任政協第一屆江西省委員會委員。[12]1953年8月,民革南昌市工作委員會在南昌市召開了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省直及南昌市各單位的128位民革黨員出席大會,大會選舉蔣今清李蔚梁惕李尚庸吳琮黃鳴九熊克勵、戴修駿、柯常琳為民革南昌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主委為蔣今清。後來1955年1月,民革南昌市委會在南昌召開第二次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民革南昌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戴修駿未再當選。[13]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後,同年10月,民革江西省委員會和南昌市委員會機關幹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每周集中討論兩次,歷時1個月,此外還召開了2次學習座談會,民革江西省委員會和南昌市委員會委員30多人參加。在座談會上,各位委員一致擁護《憲法》,表示堅決貫徹執行《憲法》。戴修駿在會上說,「在蔣介石獨裁統治下,遑談法治;而今在共產黨領導下,制定了真正民主的社會主義憲法,這是作夢也沒想到的。」[14]

著作

編輯
  • 萬國比較政府議院之權限,吳昆吾、戴修駿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年
  • 戴修駿,論萬國聯盟與中國之關係,Etude des relations entre la Société des Nations et la Chine.
  • 國際聯盟秘書處編,第十五次國聯文化合作報告,戴修駿譯,上海: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會籌備委員會,1934年
  • 國際聯盟秘書處編,第十六次國聯文化合作報告,戴修駿譯,上海: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會籌備委員會,1935年
  • 國際聯盟秘書處編,第十七次國聯文化合作報告,戴修駿譯,上海: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會籌備委員會,1936年
  • 戴修駿,我競選「立法委員」的經過,載 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政府・政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410頁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高平叔,蔡元培年譜長編 第1卷,人民敎育出版社,1996年,第533頁
  2. ^ 中外雜誌 第31卷,中外雜誌社,1982年,第43頁
  3. ^ 戴修駿,中國留法學生和華工為反對凡爾賽和約而包圍公使館記實 《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35卷121輯151頁
  4. ^ 張玉法,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留法學生的經歷與見聞
  5. ^ 5.0 5.1 1927-1936年,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2008-12-08. [201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6. ^ 6.0 6.1 胡慶超憶父親胡善恆先生,民國春秋,2010-12-29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16.
  7. ^ 橋本學, A Review of the Higher Educational Policies of the Nanking Government in Modern China : The Futur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s Seen at the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大學論集 第35集 2004
  8. ^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95年
  9. ^ 韋浩,民國時期商事登記法律制度研究,中國工商出版社,2006年,第61頁
  10. ^ 衛清萍,民國政府首屆高等考試,中國論文網
  11. ^ 上海解放前夕的策反工作,上海统一战线,2012年6月29日. [2013年6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12. ^ 江西省志: 民主黨派地方組織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72頁
  13.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昌市委员会历史简介,南昌民革,2006-08-22. [201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江西省志: 民主黨派地方組織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