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蒙·洛佩斯·貝拉爾德
拉蒙·洛佩斯·貝拉爾德(西班牙語:Ramón López Velarde,1888年6月15日—1921年6月19日),原名拉蒙·莫德斯托·洛佩斯-貝拉爾德·貝魯門(Ramón Modesto López-Velarde Berumen),墨西哥詩人。他的早期作品帶有獨特的墨西哥主題,後受法國文學影響轉向現代主義。儘管一生中作品沒有受到認可,他後來被公認為墨西哥現代詩歌之父和墨西哥民族詩人。[1]
作品《虔誠的血》(La sangre devota,1916年)描寫青年時代的愛情,長詩《憂慮》(Zozobra,直譯:「佐佐布拉」,1919年)描述他的城市生活和精神上的苦悶。《可愛的祖國》(La suave patria,1921年)是為墨西哥獨立一百周年創作的頌詩。逝世後出版有散文集《分針》(El minutero,1923年)和《二月的禮物》(El don de febrero y otras prosas,1952年)等。
生平
編輯早年生活
編輯洛佩斯·貝拉爾德出生在薩卡特卡斯州首府赫雷斯市鎮的一個職員家庭,為家中九子的老大。父親何塞·瓜達盧佩·洛佩茲·韋拉德(José Guadalupe López Velarde)在哈利斯科州擔任律師,母親特立尼達·貝魯門·亞馬斯(Trinidad Berumen Llamas)來自當地的地主家族。事業不理想的父親在赫雷斯創辦了一所天主教學校。1900年,拉蒙被送往薩卡特卡斯神學院,在那裏呆了兩年;而後因搬家去了阿瓜斯卡連特斯神學院。1905年,他決定放棄成為牧師,從此離開神學院學習法律。
在神學院度過的這些年裏,貝拉爾德在赫雷斯度過了他的假期。在一次旅行中,他結識了比他大八歲的遠親約瑟法·德洛斯·里奧斯(Josefa de los Ríos),她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信,貝拉爾德最早的詩作《富恩桑塔》(Fuensanta,1905年)就是受到她的啟發。
1906年,貝拉爾德與一些朋友在阿瓜斯卡連特斯州以「里卡多·溫瑟·奧利瓦雷斯」(Ricardo Wencer Olivares)的筆名合作撰寫了文學評論《波希米奧》(Bohemio)。「波希米奧」團體在1907年《藍色雜誌》爭議又起時支持曼努埃爾·卡瓦列羅(Manuel Caballero),一個反對文學現代主義的天主教整合主義者。然而,他們的出現並沒有對墨西哥文學產生顯著的影響。
1908年1月,貝拉爾德開始在聖路易斯波托西大學學習法律。大學畢業後當過律師,嗣後因參加地方法官考試落而離開家鄉,於1914年到墨西哥城謀生。在政府部門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編輯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5: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