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月6日) |
旋翼是直升機上產生升力的主要旋轉組件,同時也可為直升機提供推進力和操縱力。旋翼並非螺旋槳,雖然二者原理近乎相同,但名稱上有別。直升機有分主旋翼以及尾旋翼,主旋翼提供升力作為飛行的動力,基本構成由主齒輪箱傳遞動力的大軸、主旋翼頭、抑震系統。在槳葉數目由基本的二葉、三葉、四葉、五葉至最高八葉。
發展歷史
編輯在二十世紀中葉有動力直升機發展以前,旋翼機先驅Juan de la Cierva研究和發展了一些旋翼基礎理論。多槳葉(三片和三片以上)全鉸接式旋翼系統的發展歸功於他。這種系統在今天的多槳葉直升機上仍被廣泛使用。
1930年代,英語:亞瑟·M·楊,羅馬化:Arthur M. Young(Arthur M. Young)通過引入平衡杆裝置改善了兩片槳葉旋翼系統的穩定性。這種系統在貝爾公司的幾個直升機型號中得到了應用。在無線遙控的直升機模型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部件和功能
編輯隨着材料學的發展,旋翼系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單一的全鉸接式旋翼已經發展到目前全鉸式、半鉸式、無鉸式和無軸承式旋翼等多種形式並存的局面。 一般直升機旋翼系統包括下列部件:
- 槳葉:是產生升力的關鍵部件,具有一定的翼型結構。通常由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製成。
- 槳轂:是連接槳葉和旋翼軸的部件,由旋翼軸帶動進而驅動槳葉旋轉。為了保證直升機能夠正常飛行,槳轂上還包含下列特殊部件:
- 鉸鏈:用於滿足槳葉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需求。不同結構的槳轂可能具有以下全部或部分鉸鏈,甚至沒有以下鉸鏈,但通常在這些槳轂上應都能實現以下鉸鏈所具有的功能。
- 揮舞鉸:也稱水平鉸,允許槳葉繞該鉸鏈在垂直於旋轉面的方向上揮動,從而消除直升機前飛時因前行槳葉和後行槳葉的相對氣流速度不一致所產生的側向傾翻力矩。
- 擺振鉸:也稱垂直鉸,允許槳葉繞該鉸鏈在旋轉面內擺動,從而減輕或消除旋轉的槳葉因揮舞而產生的哥氏力所帶來的影響,即槳葉根部疲勞。
- 變距鉸:也稱軸向鉸,允許槳葉沿展向轉動,改變槳距,從而控制槳葉的運動和產生的升力大小。
- 減擺器:通過吸收能量的方式,降低槳葉的擺動幅度。
- 鉸鏈:用於滿足槳葉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需求。不同結構的槳轂可能具有以下全部或部分鉸鏈,甚至沒有以下鉸鏈,但通常在這些槳轂上應都能實現以下鉸鏈所具有的功能。
- 拉杆:兩端分別連接槳葉和自動傾斜器,傳遞周期變距和總距操縱。
- 扭力臂:固定在槳轂上,帶動自動傾斜器的旋轉部分轉動,保證與旋轉部分相連的拉杆只傳遞槳距操縱,而不受側向力干擾。
- 自動傾斜器:傳遞來自操縱線系的周期變距和總距操縱,由旋轉和不旋轉兩部分構成。
- 旋翼軸:傳遞主減速器輸出的扭矩至槳轂。
主旋翼
編輯傳統如UH-1型直昇機,旋翼頭連接可以平面左右扭動的旋翼轂銜接旋翼葉片,由二個V型臂作上下揚程來改變旋翼轉軸角度。揚程是由巡迴操縱桿經過旋轉盤連接V型臂尖所提供,抗偏器則提供揚程的穩定度。照片中最上方是二端有配重的平衡桿,平衡桿跟V型臂是一個組成件。V型臂尖的連桿稱為變距連桿。最下端為旋轉盤,旋轉盤是連接着枴臂做變距的傳遞。中間部分為大軸,大軸約在1/3處是抗偏器所在。
新式設計的主旋翼頭沒有旋翼轂設計,連接葉片的是一個鎖在可360度2D活動膠質撓性座的旋翼連接軸座,並有Damper作為抗偏穩定。照片中最上方整流罩下方有一個稱為擺輻勒諧振器,取代平衡桿。
-
單主旋翼:UH-1系列直升機主旋翼
-
左右反向旋轉式:V-12直升機
-
交叉反向旋轉式:Kaman HH-43
-
前後反向旋轉式:CH-47直昇機
-
同軸雙層反向旋轉式:俄羅斯空軍的Ka-50攻擊直昇機採用同軸雙旋翼的設計。
尾旋翼
編輯尾旋翼作用為抵銷旋翼的扭力。尾旋翼軸是雙軸設計,外軸為動力軸連接着尾旋翼葉片承座驅動旋轉,內軸變距軸.由齒輪或液壓改變行程.連接着尾旋翼頭做變距功能。部分尾旋翼組有傾斜設計可以提供輔助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