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縣

中国安徽省铜陵市下辖县

zung1陽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是銅陵市下轄的一個。境內有名勝浮山,林壑幽靜。區域總面積為1,470.45平方公里。

樅陽縣

樅陽縣的地理位置
坐標:30°42′14″N 117°12′50″E / 30.70391°N 117.21376°E / 30.70391; 117.21376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安徽省銅陵市
政府駐地樅陽鎮
下級行政區
21
面積
 • 總計1,470.45 平方公里(567.7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469,051人
 • 密度319人/平方公里(826人/平方英里)
 • 城鎮241,942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46700
電話區號0562
行政區劃代碼340722
本地生產總值¥171.80 億元(2012年)
網站www.zongyang.gov.cn

歷史

編輯

西周時為宗子國;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樅陽縣,屬廬江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同安縣,屬同安郡;唐至德二年(757年)改桐城縣

1949年2月18日,劃桐城東、南鄉,廬江無為兩縣少量地區設制桐廬縣,縣治初設項鋪鎮,後移湯家溝;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東縣;1955年7月1日更名為樅陽縣,先屬安慶專區安慶地區,後屬安慶市

2015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對安徽省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將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

人口

編輯

根據樅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縣人口的基本情況公佈如下:全縣常住人口為469051人[2],與2010年樅陽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95698人相比,減少226647人,下降32.58%,年均下降3.87%。

地理

編輯

地貌

編輯

樅陽屬著名的廬(江)樅(陽)火山岩盆地。中生代以來的構造運動奠定了地貌,形成了北高南低,中部低平,低山丘陵崗沖相間,濱江環湖,分4個亞區,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格局:

  • 東北部低山區:三公山為最高峰(674.9米),其他高於400米的低山有拔茅山、龍王尖、黃梅尖等,外圍多為400米左右的丘陵。
  • 西北部低丘崗地平原區:除西北隅岱鰲山(245米)、東南面浮山(165米)和南端低丘外,大面積系黃土形成的漫崗,地面超伏較小。
  • 中西部丘陵沖區:該區瀕臨菜子湖,西北鄰低丘崗地平原區,北界低山區,南、東與江湖洲圩平原區相連。
  • 東南部江湖洲圩平原區:長江繞縣境自西南至東北環行,連城、白蕩、陳瑤、楓沙等湖沿長江內側平行分佈,是優質產區。

水文

編輯

樅陽屬長江流域水系,境內陳瑤湖白蕩湖菜子湖、和「兩賽」(神靈賽湖羹膾賽湖)4個水系,河網密度0.22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積:白蕩湖為775平方公里,陳瑤湖為183.3平方公里,菜子湖為397.5平方公里,「兩賽」為68.5平方公里。境內河流縱橫,水系發達。

氣候

編輯

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均氣溫16.5℃,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冬季降水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約佔全年的40%。年均日照數2065.9小時,無霜期251天。東北風為主導風向,年均風速3.2米/秒。

行政區劃

編輯

樅陽縣下轄15個、4個[3]

樅陽鎮、​𠙶山鎮、​湯溝鎮、​橫埠鎮、​項鋪鎮、​錢橋鎮、​麒麟鎮、​義津鎮、​浮山鎮、​會宮鎮、​官埠橋鎮、​錢鋪鎮、​金社鎮、​白柳鎮、​雨壇鎮、​白梅鄉和樅陽經濟開發區。

交通

編輯

文化

編輯

歷史名人

編輯

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

方言

編輯

方言系漢語江淮官話黃孝片的安慶話。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中國: 安徽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3. ^ 2023年枞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