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療法(英語:Morita therapy)是日本已故精神醫學家森田正馬於1919年創立的。因其治療的方式,森田療法,又被稱為「臥床療法」、「家庭療法」、「再教育療法」、「回歸社會療法」。

森田正馬 (1874-1938)

森田療法的治療理論

編輯
神經症的三種類型
編輯
  • 普通神經質:即神經衰弱,一般叫做先天性或體質性神經質,或叫慢性神經衰弱症。
  • 發作性神經症:如心悸加劇發作、焦慮發作、手足乏力發作、眩暈發作、猝倒感、焦慮不安發作、惡寒、震顛發作。
  • 強迫觀念症:患者把某種感覺或感想疑病性地視為病態的異常,產生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衝突。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上的衝突就沒有強迫觀念。[1]
神經症的致病要素
編輯

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症的發病機制是由於患者的疑病性素質基調,內向性格的反省(過於批判自己,容易對自己感到不滿,過於誇大自己的缺點與弱點,所謂局部性弱點的絕對觀),極高的完善欲(強烈的生的欲望,「想向上發展」,「想得到讚揚」,「想有豐富的知識」,「想成為一個偉人」等,正是基於強烈的「向上欲」,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者是優秀者」),使之因某一機會得到原本正常的感覺或感想(所謂契機),疑病性地視做是病態的異常,從而引起抗拒心理,努力去排斥,造成心理衝突,形成所謂症狀與精神的交互作用,進入惡性循環,並固定下來。終於形成所謂症狀。

森田療法的治療原理

編輯

對疑病素質的情感施加陶冶鍛煉,使其擺脫疾病觀念,針對精神交互作用這一症狀發展的機制,順應注意、情感等心理狀況來應用些措施,並按照患者的症狀和體會,經常使之體驗順從自然。

  • 容許矛盾心理的存在:刻意排斥反而會使觀念負向自我強化,形成強迫觀念。
  • 順應自然:放棄想要支配客觀的主觀意圖,學會順應自然。
  • 注意力發散:使注意力不固着於某一方面。
  • 情感法則:順應情感的自然發生,對自然發生的樸素情感不妄加否定。

森田療法的治療方式

編輯
  1. 第一階段:絕對臥床期
  2. 第二階段:輕工作期
  3. 第三階段:重工作期
  4. 第四階段:日常生活訓練期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書籍

編輯
  • 《神經衰弱與強迫觀念的根治法》,森田正馬著。
  • 《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森田正馬著。
  • 《自覺和領悟之路》,森田正馬著。
  • 《走出強迫的泥潭》,鄧雲天著 (可於網上下載)。
  • 《森田療法實踐-順應自然的人生學》,高良武久著。
  • 《森田療法與新森田療法》,大原浩一、大原健士郎著。
  • 《森田療法入門-人生的學問》,田代維信着。
  • 《行動轉變性格》,長谷川洋著。
  • 《克制自我的生活態度》,岡本常男著。
  • 《森田式心理諮詢》,增野 肇著
  • Beck, Aaron T.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Inc., 1975年。ISBN 0-82-360990-1
  • Ellis, Albert. A Guide to Rational Living. Prentice Hall, 1975年。ISBN 0-13-370650-8
  • Burns, David D. 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Revised Edition. Avon, 1999年。ISBN 0-38-081033-6
  • McCullough Jr., James P. Treatment for Chronic Depres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Analysis System of Psychotherapy (CBASP). Guilford Press, 2003年。ISBN 1-57-230965-2
  • Dryden, Windy. "Ten Steps to Positive Living." Sheldon Press, 1994年。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第一部,強迫觀念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