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翥(1369年—1453年),字仲舉中書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禮部尚書

楊翥

楊翥年少喪父貧窮,隨兄戍武昌,教授學生以自給。當時楊士奇流寄窘乏時,楊翥則把自己教館舍讓給楊士奇,而自己到別地教授。楊士奇富貴後,舉薦楊翥經明行修。明宣宗下詔試吏部,後授翰林院檢討修撰正統年間,下詔其任郕王府僚,與儀銘分別擔任左右長史。久之辭任歸鄉。土木之變後,明景宗即位,楊翥入朝拜禮部右侍郎。景泰三年,晉升為禮部尚書,後給祿致仕[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卷152):「楊翥,字仲舉,亦吳人。少孤貧,隨兄戍武昌,授徒自給。楊士奇微時,流寄窘乏,翥輒解館舍讓之,而己教授他所。士奇心賢之。及貴,薦翥經明行修。宣宗詔試吏部,稱旨,授翰林院檢討,歷修撰。正統中,詔簡郕王府僚。諸翰林皆不欲行,乃出侍講儀銘及翥為左右長史。久之,引年歸。王即大位,入朝,拜禮部右侍郎。景泰三年進尚書,給祿致仕。明年卒,年八十五。翥篤行絕俗,一時縉紳厚德者,翥為最。既沒,景帝念之,召其子聿入覲,授本邑主簿。」
  2. ^ ·楊循吉,《吳邑志》(卷十·人物傳四):楊翥,仲舉,邑人,太師和王沂中之八世孫也。少孤貧,從兄戍武昌為鄉校師,為 人端厚和裕,存心不欺,事母及兄,孝弟著聞。洪熙元年,詔求賢,遂預薦舉。仁 廟雅知翥名,即遺[遣]使驛召之,初授翰林院檢討,升編修、修撰,與修三朝實 錄,升郕府右長史,奉職益恭。正統十年告老歸吳。景泰元年,景帝即位,念翥舊 勞,不欲煩以事,遣使齎敕,就家拜禮部左侍郎,命方載途而翥亦朝京師,既見, 辭歸。賜誥命及道里費,俾食其俸致仕。三年復朝,進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加俸,仍 歸。翥天性仁怒[恕],犯而不校,工書能文,詩尤沖淡。有《希顏齋集》梓傳。身 居六卿猶假室以居,薄田半頃,才供饘粥而已。四年秋卒,年八十五。訃聞,命有 司葬祭。子珒,時方八歲,知府汪滸為請文立碑。未幾,詔以珒為本縣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