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鱗魚Mallotus villosus),胡瓜魚目胡瓜魚科的其中一,與柳葉魚同為常見的多春魚。毛鱗魚是在大西洋北冰洋出現的小型被捕食魚類。在夏季在冰架的邊緣密集成群的吃浮游生物。更大的毛鱗魚也吃大量的磷蝦和其他甲殼類動物。特別是在毛鱗魚的產卵季節,它向南洄游時,鯨魚,海豹,鱈魚,魷魚,鯖魚,白鯨和海鳥都捕食毛鱗魚。毛鱗魚在2-6歲時產卵於海灘沙底,此時其具有極高的死亡率,雄性接近100%。雄魚達到20厘米長,而雌魚則達25厘米長。他們背側橄欖色,兩側遮光銀色。

毛鱗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胡瓜魚目 Osmeriformes
科: 胡瓜魚科 Osmeridae
屬: 毛鱗魚屬 Mallotus
種:
毛鱗魚 M. villosus
二名法
Mallotus villosus
(Müller英語Otto Friedrich Müller, 1776)
異名
  • Clupea villosa
    Müller, 1776
  • Mallotus catervarius
    Pennant, 1784
  • Mallotus villosus catervarius
    Pennant, 1784
  • Mallotus villosus socialis
    Pallas, 1814
  • Salmo catervarius
    Pennant, 1784
  • Salmo socialis
    Pallas, 1814

種加詞villosus」意為「被毛的」。

分佈

編輯
 
冰島毛鱗魚的洄遊 綠色:成年的進食區 藍色:幼魚分佈 綠色箭頭:進食洄遊(去) 藍色箭頭:進食洄遊(回) 紅色和紅色箭頭:產卵洄遊,主要產卵場和幼魚漂流路線

本魚分佈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極海之溫寒帶海域。

特徵

編輯

本魚體修長,下頷明顯突出於上頷。側線鱗片170至220枚,背鰭軟條10至14枚,臀鰭鰭條17至24枚。脂鰭延長而成長方形,長度可達背鰭長之1/2。雄魚臀鰭稍呈弧形。體側有二條稜狀突帶,一條由鰓孔至尾柄,另一條則是由胸鰭至腹鰭,並延長至臀鰭。體背側暗褐色,腹面銀白色。鰓蓋上常散佈一些黑色小斑點。體長可達25公分。

生態

編輯

本魚為溫寒帶海域沿岸表層洄游性魚類,春至秋季,成魚即游至沿岸沙質或圓石海灘,進行產卵。常群體活動,屬肉食性,以浮游動物、小魚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

編輯
 
1950-2010年全球捕獲毛鱗魚,噸。(糧農組織)

為重要的經濟魚類,主要以圍網捕獲,在加拿大挪威每年產量約50萬噸。通常製成乾製品,再行燒烤食用。以食用抱卵之母魚為主。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