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太長途汽車

滬太長途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滬太長途汽車公司滬太公司,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在江蘇省寶山縣太倉縣等地經營途徑滬太路的長途客運以及其他客運業務的長途汽車公司,也是滬太路的開發商和江蘇省第一家商辦長途汽車公司。[1]

歷史 編輯

1920年12月,太倉工商人士洪伯言等召集太倉旅滬同鄉會於上海邑廟萃秀堂開會,議定集股籌建滬太長途汽車公司,並興築滬太路。1921年5月,滬太長途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立,唐文治出任董事長。5月15日,滬太長途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1921年9月,滬太路開始築路。滬太路全程37.25千米,其中寶山縣境33.89千米,太倉縣境3.36千米。1922年3月,滬太路建成。滬太公司在滬太路沿線設彭浦大場、唐橋、顧家宅、劉行、羅店、潘家橋、霜草墩、瀏河等站,行車時間約1小時20分。滬太公司成立時擁有硬胎大客車6輛和小客車1輛,員工70人。[1]

1924年,江浙戰爭爆發。盧永祥軍隊在滬太路設置防線,並在瀏河與齊燮元軍隊對峙,滬太公司車輛都被盧永祥軍隊強佔。後盧永祥軍隊敗退,戰爭結束,滬太路路面遭受嚴重毀壞。滬太公司在沿路設置的車站被毀,車輛受損,尚可使用的車輛又被齊燮元軍隊佔有。後來滬太公司通過借錢重新修路建站,購置車輛。1925年春,滬太公司復業通車。[1]1929年,滬太長途汽車公司開闢嘉定至羅店的支線。3年後開闢了劉行至寶山吳淞的支線,吳淞與寶山至月浦楊行的支線。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發,滬太長途汽車公司調派十多輛客車支援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結果在作戰中被毀。戰事結束,十九路軍軍部發給獎狀,並將上海各界捐贈的10輛卡車轉贈滬太公司。同年9月,滬太公司增開寶山縣楊行一劉行線客運。1934年,滬太長途汽車公司擁有客車40多輛,經營5條客運線路,員工176人。[3]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國民政府令滬太長途汽車公司將全部客車開往嘉定、羅店、瀏河等地運軍隊到吳淞一帶防守,結果滬太長途汽車公司的車輛、站房等被炮火擊毀,人員逃散各自謀生。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滬太長途汽車公司董事長唐文治、總經理朱愷濤、經理吳仲齋等接收原經營路線,恢復客運。1946年11月,又增開瀏浮線、瀏沙線客運,租用20輛客車營業。當時公司有員工160多人。後來受1948年中國通貨膨脹影響,滬太公司再次陷入困境。1949年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寶山,6月,滬太長途汽車公司恢復出車,但此時董事會因公司入不敷出而申請歇業。1952年6月20日起,滬太長途汽車公司正式歇業,公司由蘇南汽車運輸公司上海分公司接收經營。[4][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劉蔭棠主編;張紀成等編寫,江蘇公路交通史 第1冊 古代道路交通、近代公路、近代公路運輸,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02,第239頁
  2. ^ 上海故事:沪太长途汽车与沪太路公交简史(上). 上海市測繪院. 
  3. ^ 3.0 3.1 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名鎮志叢書 瀏河鎮志,方志出版社,2017.12,第262頁
  4. ^ 上海故事:沪太长途汽车与沪太路公交简史. 上海市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