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淵寺
法淵寺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嵩祝院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現已無存。
法淵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嵩祝院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基 | 雍正帝 |
開山時間 | 1734年 |
歷史
編輯沿革
編輯法淵寺建於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其前身是明朝興建的番經廠。關於法淵寺的較早記載是乾隆三十七年正月的內務府奏銷檔,其中記載了「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初六日」估修法淵寺的勘査活動:[1]
査勘嵩祝、法淵、妙應等寺粘修工程,得嵩祝寺山門、殿宇、鐘鼓樓、圍房共計一百五十九間,……又法淵寺山門、殿宇、鐘鼓樓、經堂柱糟朽沉陷、金枋劈裂處所甚多,似應行拆蓋。……臣査此二廟自雍正十二年修理以來,至今並未粘修,應請次第修理以昭虔誠。
以上第一段文字提及嵩祝寺、法淵寺此前僅在雍正十二年修繕過一次,査雍正十三年內務府奏銷檔可知,當時修葺並增建的為嵩祝寺、番經廠,可見番經廠確實是法淵寺的前身,其所在位置與《加事乾隆京城全圖》和民國時期的《嵩祝、智珠、法淵三寺合圖》中顯示的一致。由此可推斷,番經廠經雍正十二年的改擴建以後更名為「法淵寺」,故法淵寺的始建年代可確定為雍正十二年。[1]
日本學者佐藤長在《明代西藏八大教王考》(1962年)中稱,明朝崇德九年(1434年)宗喀巴弟子、大慈法王釋迦也失應明朝邀請赴內地,駐法淵寺。由此,開始有法淵寺建於明朝之說。實際上,佐藤長是將藏文「ha yan si」(「花園寺」或「華嚴寺」的對音,即五台山的大顯通寺)誤為法淵寺。明朝時,法淵寺尚不存在。[2]
寺址
編輯雍正十三年的內務府奏銷檔中記載了雍正十二年嵩祝寺及番經廠的勘測及修繕情況:「聞事雍正十二年三月,將張家胡土克圖所在嵩祝寺內應行修理之處査看得:正殿、配殿等房脊獸、山牆、檐牆具開裂倒壞。再將番經廠與嵩祝寺合一修造之處,令看風水主事洪文瀾看視,據稱嵩祝寺地勢高,番經廠地勢窪,二廟合一修造不宜,仍照舊式修理作兩所旁開便門,行走相宜。將番經廠前漢經廠之地裁取一段,與嵩祝寺前牆取齊,兩廟中間街道砌牆,前後開大門兩座。番經廠內無天王殿,亦照嵩祝寺式樣添造天王殿。其胡土克圖仍在嵩祝寺居住甚好等語。為此謹將二廟圖樣呈覽恭候。」由此可見,雍正十二年,嵩祝寺曾和番經廠、漢經廠東、西並置,其位置的相對關係一如《明清北京城復原圖》中「清乾隆北京城圖」所示。[1]
在上述雍正十三年的內務府奏銷檔中未見有關法淵寺的記載,根據後來法淵寺和嵩祝寺的位置的相對關係,法淵寺應位於番經廠的舊址。由此可知,真正建在番經廠、漢經廠舊址之上的僅有法淵寺,而且是建在番經廠舊址之上。[1]
清朝書籍多將嵩祝寺、法淵寺、智珠寺稱作建於番經廠、漢經廠舊址之上,實不確。比如《日下舊聞考》卷二十九記載:「法淵寺在嵩祝寺東,智珠寺在嵩祝寺西」,「明番經廠、漢經廠今為嵩祝、法淵三寺」。《京師坊巷志稿》卷三記載:「嵩祝寺東有法淵寺,西有智珠寺。又東為三廠遺址;明置番、漢經廠,道經廠於此」。《宸恆識略》載,「嵩祝寺在三眼井之東,有御書額,為章嘉呼圖克圖焚修之所。法淵寺在嵩祝寺東,有銅鼎一,高六尺有咫,有御製碑文。智珠寺在嵩祝寺西,有御書書額。考按:嵩祝寺東廊下有銅鐘一,鑄『番經廠』字;西廊下有銅雲板一,鑄『漢經廠』字;法淵寺有明張居正撰《番經廠碑》。據此,則三寺為明番、漢經廠。」實際上,嵩祝寺、法淵寺、智珠寺中,僅有法淵寺是由番經廠更名而來,其餘兩寺均未建於番經廠、漢經廠舊址上。[1]
增建
編輯從文獻中可見,在雍正十二年對嵩祝寺、番經廠的修葺中,還加建了一批建築物。嵩祝寺加建了山門、影壁及廂房、僧房、看守房等多間。「臣等派委員外郎吉葆等監修,得嵩祝寺、番經廠共殿宇房屋三百十八間,此內嵩祝寺添蓋山門三間,八字看牆二道,影壁一道,柵欄四十五丈,嘛呢杆四座,看守房屋六間,樓前廂房十間,僧房十二間,馬圈房二十一間。」同時,番經廠則加建天王殿及北側住房三十七間。「將番經廠前漢經廠之地裁取一段與嵩祝寺前牆取齊,兩廟中間街道砌牆,前後開大門兩座。番經廠內無天王殿,亦照嵩祝寺式樣添造天主殿。移咨前來隨添蓋嘎爾丹西勒圖胡土克圖住房一所共三十七間,內正房五間,廂房六間,露頂二間,耳房四間,門房九間……小房三間,馬圈房八間……」[1]
破壞
編輯1950年代,嵩祝寺及智珠寺、法淵寺停止宗教活動。法淵寺南部先後被彈棉花廠、窗紗廠佔據作為廠房。1950年代末,嵩祝寺被北京市盲人橡膠廠佔用為廠房。1970年代,無線電九廠、無線電十一廠合併,自崇文門外遷至嵩祝寺,將北京市盲人橡膠廠替換走,成立了北京東風電視機廠,該電視機廠將嵩祝寺的天王殿、鐘鼓樓,法淵寺的全部建築拆除,嵩祝寺的天王殿、鐘鼓樓原址建成了生產車間,法淵寺原址建成了組裝車間。
法淵寺原址上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組裝車間早已拆除,如今已成為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大樓的所在地。
建築
編輯法淵寺位於嵩祝寺以東,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的主要殿宇有:
- 影壁:位於山門殿以南
- 山門殿
- 天王殿:位於山門殿以北
- 鐘樓、鼓樓:位於天王殿前東西兩側
- 無量殿:位於天王殿以北
- 大雄寶殿:位於無量殿以北
- 後殿:位於大雄寶殿以北[3]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對法淵寺進行了一次大修,並置碑以記。該碑碑文為乾隆帝御製,記錄了五世達賴及班禪受到禮遇的經過。該碑原在法淵寺內,現存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