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星星
《流浪的星星》(法語:Étoile errante)是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兩個十幾歲的女孩在二戰前後的故事。意大利對法國東南部的統治結束後,猶太裔的艾斯苔爾隨母親一起奔赴耶路撒冷。阿拉伯女孩萘瑪成為了孤兒,由於以色列宣佈建國而無法返回她出生的地方阿卡。艾斯苔爾移居新建立的以色列,遭遇了一批巴勒斯坦難民。
流浪的星星 | |
---|---|
原名 | Étoile errante |
作者 | 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 |
譯者 | 袁筱一 |
類型 | 長篇小說 |
語言 | 法語,有中文譯本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Gallimard |
出版時間 | 1992年5月 |
出版地點 | 法國 |
媒介 | |
頁數 | 339頁 |
規範控制 | |
ISBN | 978-2-07-072650-9 |
OCLC | 26148691 |
情節
編輯艾斯苔爾原名艾蓮娜,生於靠近尼斯的一個小鎮。1944年意大利戰敗後,意軍撤退,猶太人決定逃亡。她的共產黨人父親帶領同胞車裏,而自己和母親伊利沙伯由另一路逃離。艾斯苔爾與鋼琴老師費恩、好友拉歇爾離別,向以色列進發。父親在一次行動中被德軍擊斃,他保護的那些民眾也沒能活命。而母女二人則在抵達費西奧納後離開大隊,在旅館作幫傭。父親陣亡的消息讓母女二人陷入陰影,艾斯苔爾用宗教安慰自己。她們穿過重重關卡,越過地中海,終於抵達了以色列。
在以色列的基布次,艾斯苔爾開始了充實的新生活。阿拉伯女孩萘瑪在撤離奴尚難民營的途中遇到了艾斯苔爾,並和她交換了自己的名字。萘瑪在那兒有了男人,由於鼠疫的蔓延,許多難民被奪去生命。艾斯苔爾的許多好友和未婚夫都在以巴衝突中陣亡,她認識了後來的丈夫,移民加拿大,在蒙特利爾的馬克·吉爾大學讀醫學。1982年夏,母親去世,艾斯苔爾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尼斯。
風格
編輯全書以第一、三人稱交替敘述手法:第一章為艾斯苔爾第三人稱;第二章同時使用艾斯苔爾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三章則出現了萘瑪的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四章第五章採用了艾斯苔爾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最終人稱和人物的關係還是回到了最初的形態。書中以第一人稱進行自我袒露,以第三人稱表現主人公的心理和行為;交替的使用營造了跳躍感,增強了層次和複雜性。
全書採取了對稱式寫作手法。兩位主人公艾斯苔爾和萘瑪只見過一面,但他們境遇相似、相互思念並為對方寫信,這種處理產生了一種結構上的暗示。敘事人稱上,全書以艾斯苔爾的第三人稱起頭,右一同一人稱收尾,這就產生了人稱敘事上的對稱。故事從1943年夏寫到1982年冬,中間分別出現了1948年的夏季和1944/1947/1950/1966年的冬天,給人一種輪迴之感,道盡世事變遷。而故事的發生地點則在兩個童年故鄉,兩個難民營和兩個流浪路途中交替。這些對稱使小說參差起落,具有和諧的美感。[1]
參考資料
編輯- ^ 張平,蒲真真. 從絕望到感悟: 流浪與相遇 ———勒克萊齊奧作品《流浪的星星》的敘事藝術.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