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啄木
一种鸟类
綠啄木(學名:Picus canus)又名山鴷、山啄木、火老鴉、綠奔得兒木、香奔得兒木、黃啄木、灰頭綠啄木、黑枕綠啄木。是啄木鳥科綠啄木屬的鳥類。
綠啄木 | |
---|---|
指名亞種,攝於莫斯科地區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鴷形目 Piciformes |
科: | 啄木鳥科 Picidae |
屬: | 綠啄木鳥屬 Picus |
種: | 綠啄木 P. canus
|
二名法 | |
Picus canus | |
綠啄木的分佈範圍 |
生態環境
編輯分佈地域
編輯綠啄木是古北界廣布鳥種,其分佈最西端達挪威,向東經德國、波蘭、俄羅斯等中東歐各國直抵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向南可分佈至阿爾卑斯山、巴爾幹半島至東南亞一線;在中國除了內蒙古以外的各省區均有本物種分佈記錄。
特徵
編輯綠啄木是中等體形的鴷形目鳥類,體長在27-29厘米左右。本物種雄性與雌性之間有顯著的區分特徵,雄性額部和頭頂鮮紅色;枕部、後頸黑色;頰部和耳羽灰色;眼先羽毛黑色;肩部、上背、下背、兩翼的羽毛灰綠色;腰部為嫩黃色,飛翔時可見;尾羽灰褐色具寬闊的白色橫斑;初級飛羽、次級飛羽褐色被白色斑點;下體上部包括頜部、喉部羽毛污白色;胸部、腹部兩脅的羽毛灰綠色,尾下覆羽黑色。雌性與雄鳥最大的區別在於額部不具有鮮亮的紅色區域,而代之以黑色,其餘特徵相同。 本物種虹膜為紅褐色;喙近灰色;足藍灰色。辨識本物種除了上述特徵外還有飛行軌跡和叫聲兩條特徵,與其他大多數鴷形目鳥類一樣,綠啄木在飛行過程中喜歡不時地收攏雙翅滑行,因而他們的飛行路線呈現出很有特色的波浪式。另外無論雄雌,本物種經常會在樹林中發出嘹亮的叫聲,其鳴聲頗似人的高聲大笑,這種「笑聲」為綠啄木所獨有,是重要的辨識特徵。
食物
編輯綠啄木以螞蟻為主要食物,兼食其他昆蟲,包括甲蟲、毛蟲胡蜂等;冬春季節昆蟲活動停止的時候,本物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喜食各種植物的漿果和種子。
繁殖與保護
編輯綠啄木繁殖於每年的5-7月間,營巢於樹洞中,每巢產卵6-8枚,卵白色。
本物種未列入保護目錄,但受到非法捕獵的威脅,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本物種的肉有滋補強壯功能,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
亞種
編輯- 綠啄木新疆亞種(學名:Picus canus biedermanni)。[3]
- 綠啄木華東亞種(學名:Picus canus guerini)。在中國大陸,分佈於甘肅、陝西、山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上海、浙江。[4]
- 綠啄木海南亞種(學名:Picus canus hainanu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5]
- 綠啄木滇南亞種(學名:Picus canus hessei)。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泰國。[6]
- 綠啄木東北亞種(學名:Picus canus jessoensi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內蒙古、東北、河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7]
- 綠啄木青海亞種(學名:Picus canus kogo)。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青海、甘肅、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8]
- 綠啄木華南亞種(學名:Picus canus sobrinu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雲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9]
- 綠啄木西南亞種(學名:Picus canus sordidior)。在中國大陸,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10]
- 綠啄木台灣亞種(學名:Picus canus tancolo)。分佈於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11]
- 綠啄木河北亞種(學名:Picus canus zimmermanni)。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山東。[12]
參考文獻
編輯-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icus c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新疆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华东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海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滇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东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青海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华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西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台湾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河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