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那第蘇丹國
德那第蘇丹國(印尼語:Kesultanan Ternate)是印度尼西亞最老的穆斯林王國之一,由Baab Mashur Malamo建立於1257年。在巴布拉蘇丹(Baabullah)時代(1570–1583)達到鼎盛的黃金時期。蘇丹國範圍包括印尼東部和菲律賓南部的一部分。德那第蘇丹國在15至17世紀是個區域大國以及世界主要的丁香生產地。現在德那第蘇丹國僅僅是文化的象徵,蘇丹也只是象徵性的存在,並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德那第蘇丹國 Kesultanan Ternate كسولتانن تيرنات | |||||||
---|---|---|---|---|---|---|---|
1257—1950 | |||||||
國旗 | |||||||
首都 | 德那第 | ||||||
常用語言 | 德那第語 | ||||||
宗教 | 伊斯蘭教遜尼派 | ||||||
政府 | 蘇丹國 | ||||||
蘇丹 (1486年前是國王Kolano) | |||||||
• 1257 - 1277 | Baab Mashur Malamo | ||||||
• 1975 – 2015 | Mudaffar Sjah | ||||||
歷史 | |||||||
• 成立 | 1257 | ||||||
• 變為伊斯蘭教國家 | 1486 | ||||||
• 成為荷蘭的附庸 | 1683 | ||||||
• 加冕榮譽蘇丹 | 1927 | ||||||
1950 | |||||||
| |||||||
今屬於 | 印度尼西亞 |
由Baab Mashur Malamo創立的王朝和蘇丹國一樣一直延續到現在。
歷史
編輯前殖民時期
編輯蘇丹國最初被命名為加皮王國(Gapi),不久後依首都之名改名為德那第。德那第和鄰國蒂多雷是世界的主要丁香產地,他們的統治者也成為印尼地區最富有最強大的蘇丹之一。但是他們的財富卻浪費在彼此間的攻伐中。直到荷蘭人在19世紀將馬魯古群島完全殖民化。德那第蘇丹國宣稱其統治影響力遠達安汶島、蘇拉威西島及巴布亞[2]。
部分原因是其依賴貿易的文化,德那第成為伊斯蘭教最早傳播的地區之一,可能於15世紀後期來自爪哇島。最初時,伊斯蘭信仰僅限於德那第的執政者家庭,後來緩慢擴散到其他居民中。
德那第皇室在Marhum國王時期(1432–1486)轉變為伊斯蘭教信徒,他的兒子和繼承人Zainal Abidin蘇丹(1486–1500在位)制定了伊斯蘭教法並將王國變為伊斯蘭蘇丹國,統治者稱謂也從國王(Kolano)變為蘇丹。
巴布拉蘇丹(Baabullah)(1570–1583在位)時期是德那第蘇丹國的統治頂峰,其影響力遠達蘇拉威西島東部、安汶島、斯蘭島、帝汶島、棉蘭老島南部還有巴布亞部分地區。鄰近的蒂多雷蘇丹國經常與之激烈競爭以控制周圍島嶼,歷史學家倫納德·安達婭說,德那第與蒂多雷的「二元」對抗是馬魯古群島早期歷史的主題。
16世紀至今
編輯第一批在德那第停留的歐洲人是葡萄牙從馬六甲起航遠征的弗朗西斯科·塞拉(Francisco Serrão)團隊,船隻在斯蘭島附近遇險,被當地居民救起。Bayanullah蘇丹(1500–1522在位)聽說了他們遇險之事,看到有機會與一個強大的外國盟友結盟,於是他在1512年將弗朗西斯科·塞拉一行帶到德那第。葡萄牙人被允許在島上建立一座堡壘,1522年開始建造,現被叫做卡斯特拉堡。但是葡萄牙人與德那第人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很緊張。
因為葡萄牙人的普遍惡行和基督教化的嘗試,與德那第穆斯林統治者的關係也變得緊張[3]。1535年,Tabariji蘇丹被廢位並由葡萄牙人送到果阿,他改信基督教並將名字改為Dom Manuel。在宣佈對他無辜之後又被送回重承王位,但是他在1545年回程途中死於馬六甲。他將安汶島遺贈給了他的葡萄牙教父Jordão de Freitas。繼任的Hairun蘇丹被葡萄牙人謀殺,德那第人於1575年在經過5年的包圍後驅逐了葡萄牙人。安汶成為了葡萄牙人在馬魯古群島殖民活動的新中心。歐洲勢力在這一地區變弱,而德那第卻不斷強大,在巴布拉蘇丹(Baabullah)(1570–1583在位)和他的兒子Said蘇丹統治下,德那第成為了激烈的伊斯蘭國家和反葡國家[4]。
西班牙軍隊在1606年從德那第人手中攻下原先的葡萄牙堡壘,將德那第蘇丹及隨從驅逐到馬尼拉。1607年,荷蘭人來到德那第,在德那第人的幫助下建起堡壘。德那第島這時分為兩股勢力:西班牙人與蒂多雷人結盟,荷蘭人與德那第人結盟。對德那第統治者來說,荷蘭人是有用的,荷蘭人的存在給了他們軍事優勢以抗衡蒂多雷和西班牙。尤其在Hamzah蘇丹(1627–1648在位)時期,德那第擴大了領土並加強了對周圍地區的控制。荷蘭對德那第的影響是有限的,雖然Hamzah和他的侄孫以及繼位者Mandar Syah蘇丹(1648–1675)已經向荷蘭東印度公司讓出部分地區以換取平息那裏的叛亂。西班牙人則在1663年放棄了馬魯古。
為了恢復德那第蘇丹國曾經的榮耀並驅逐西方殖民者,Sibori蘇丹(1675–1691在位)向荷蘭宣戰。但是多年來德那第的力量大大減小,1683年被迫與荷蘭簽訂不平等條約失去了更多的土地。通過這個條約,德那第也失去了與荷蘭的平等地位並成為其附庸。但是,德那第的蘇丹以及人民從未完全被荷蘭控制。
在18世紀,德那第曾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一位總督的所在地,殖民者試圖控制馬魯古群島北部的所有貿易。到19世紀,香料貿易大幅下滑,因此該地對荷蘭來說不再那麼重要,但是荷蘭仍在該地區保持控制以防被其他殖民國家佔領。在180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被荷蘭政府國有化之後,德那第成為馬魯古政府(Gouvernement der Molukken)的一部分。德那第在1810年被英國軍隊佔領,1817年復歸荷蘭控制。1824年成為包含哈馬黑拉島、整個新幾內亞西海岸、蘇拉威西島中東部海岸等地區的行政區的首府。到1867年,新幾內亞所有被荷蘭佔領的地區併入到此行政區內。之後德那第行政區(Afdeeling Ternate)的中心逐漸轉移到安汶(安波那),1922年成立新的安波那行政區(Afdeeling Amboina),德那第行政區的中心回到德那第。
Haji Muhammad Usman蘇丹(1896–1914在位)企圖煽動叛亂以趕走荷蘭人,但是叛亂失敗,他的蘇丹王位被廢黜,資產被沒收,他被流放到萬隆,在那裏度過餘生直到1927年去世。德那第的蘇丹王位也從1914年空置到1927年,直到荷蘭庇護下的部長委員會加冕Iskandar Muhammad Jabir王子為下任蘇丹。
Sultan Mudaffar Sjah二世在2015年去世,他妻子家庭的男性成員、在2012年被封為德那第王子的荷蘭人Van Gelders,從Mudaffar去世後接管蘇丹事務(尚未加冕蘇丹稱號)。
蘇丹列表
編輯德那第國王(Kolano) | 在位[5][6][7][8] |
---|---|
Baab Mashur Malamo | 1257–1277 |
Poit [Jamin Qadrat] | 1277–1284 |
Komala 'Abu Said [Siale] | 1284–1298 |
Bakuku [Kalabata] | 1298–1304 |
Ngara Malamo [Komala] | 1304–1317 |
Patsaranga Malamo [Aitsi] | 1317–1322 |
Cili Aiya [Sidang Arif Malamo] | 1322–1331 |
Panji Malamo [A'ali] | 1331–1332 |
Shah Alam | 1332–1343 |
Tulu Malamo [Fulu] | 1343–1347 |
Kie Mabiji [Buhayati 一世] | 1347–1350 |
Ngolo-ma-Kaya [Muhammad Shah] | 1350–1357 |
Mamoli [Momole] | 1357–1359 |
Gapi Malamo 一世 [Muhammad Bakar] | 1359–1372 |
Gapi Baguna 一世 | 1372–1377 |
Komala Pulu [Bessi Muhammad Hassan] | 1377–1432 |
Marhum [Gapi Baguna 二世] | 1432–1486 |
德那第蘇丹(Sultan) | 在位[5][6][7][8] |
---|---|
Zainal Abidin | 1486–1500 |
Bayanullah | 1500–1522 |
Hidayatullah | 1522–1529 |
Abu Hayat | 1529–1533 |
Tabariji | 1533–1534 |
Khairun Jamil | 1535–1570 |
Babullah Datu Shah (巴布拉蘇丹) |
1570–1583 |
Said Barakat Shah | 1583–1606 |
Muzaffar Shah 一世 | 1607–1627 |
Hamzah | 1627–1648 |
Mandar Shah [Manlarsaha] | 1648–1650 |
Manilha | 1650–1655 |
Mandar Shah | 1655–1675 |
Sibori | 1675–1689 |
Said Fathullah | 1689–1714 |
Amir Iskandar Zulkarnain Saifuddin | 1714–1751 |
Ayan Shah | 1751–1754 |
Syah Mardan | 1755–1763 |
Jalaluddin | 1763–1774 |
Harun Shah | 1774–1781 |
Achral | 1781–1796 |
Muhammad Yasin | 1796–1801 |
Muhammad Ali | 1807–1821 |
Muhammad Sarmoli | 1821–1823 |
Muhammad Zain | 1823–1859 |
Muhammad Arsyad | 1859–1876 |
Ayanhar | 1879–1900 |
Muhammad Ilham [Kolano Ara Rimoi] | 1900–1902 |
Haji Muhammad Usman Shah | 1902–1915 |
Iskandar Muhammad Jabir Shah | 1929–1975 |
Mudaffar Sjah | 1975–2015 |
蘇丹王宮
編輯現存的蘇丹王宮建於1796年,恢復了半殖民地的風格,部分是博物館以及蘇丹的家。博物館展示了自1257年以來的德那第王室家譜,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的頭盔、劍和盔甲,還有前蘇丹的大事記。
參見
編輯資料來源
編輯- ^ 存档副本.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Witton, Patrick. Indonesia (7th edition). Melbourne: Lonely Planet. 2003: 821. ISBN 1-74059-154-2.
- ^ Ricklefs, M.C.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 1300, 2nd Edition. London: MacMillan. 1993: 24. ISBN 0-333-57689-6.
- ^ Ricklefs, M.C.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 1300, 2nd Edition. London: MacMillan. 1993: 25. ISBN 0-333-57689-6.
- ^ 5.0 5.1 存档副本.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 6.0 6.1 存档副本.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7.0 7.1 存档副本.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8.0 8.1 存档副本.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延伸閱讀
編輯- 童瑩; 王曉. 以苏丹之名:印尼特尔纳特岛社会秩序的象征建构. 民族研究. 2021, (6): 54–6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