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定律(英語:Peek's law[1]為一種物理現象。

概述

編輯

當一個導體具有和周圍氣體的電位差達到一定數值時,在其附近的氣體就會產生電暈,放電。皮克於1929年實驗觀察,總結出二種導體在其周圍氣體產生電暈,放電所需的電位差,稱為皮克定律:

同軸幾何形狀導體開始形成電暈,放所需的電位差為

 

此處, 為導體的半徑,單位為厘米; 為開始出現電暈的電場(電位差)單位為 ;此時空氣的相對密度為1。由此可以看出,導體使周圍氣體產生電暈(或放電)不僅要求電位差,而且和導體的曲率半徑 有密切的關係。

要觸發二根導線間出現電暈,放電所需的電位差

 

這裏; 是「電暈起始電壓」; 是導線的不規則因子; 是導線的半徑,厘米為單位; 是二導線間的距離; 是"可視臨界"電場[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E.Kuffel and W.S.Zeengl.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New York: Pergamon. 1984. 
  2. ^ Hong,Alice. Electric Field to Produce Spark in Air (Dielectric Breakdown) The Physics fac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