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瓦之日
磚瓦之日 (法語:Journée des Tuiles)是1788年6月7日發生在法國東南部城市格勒諾布爾的事件。這是法國大革命前夕的首次抗爭,部分歷史學家把它作為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背景
編輯這一天之前,格勒諾布爾充斥着不安,這是由於經濟和財政危機所帶來的財務困境。這些法國大革命的起因影響了整個法國,矛盾首先在格勒諾布爾爆發。
這座城市的不安被樞機主教、圖盧茲大主教、路易十六的總審計長艾蒂安·夏爾·德·洛梅尼·德布里安所點燃。他解散了法國三級會議以徵收新稅來處理失控的法國公債。法國市民受到歉收所引起的麵包價格上漲所引起的壓力本就很大,而特權階級(教士和貴族)對經濟特權的堅持又使壓力加劇。他們堅持保留他們對農民和資產階級地主徵收租稅的權利,這阻止了王家大臣查爾斯·亞歷山大·德·卡洛訥和他在1787年1月召開的顯貴會議的改革企圖。考慮到這一點,布律埃納在1787年5月8日被任命為法國王家財政總審計長。當時的公眾輿論普遍認為他是一個既沒有經驗又缺乏想像力的管理者。[1]
當日事件
編輯派去鎮壓騷亂的士兵強迫市民離開道路。有些資料顯示士兵被派去阻止議員重開三級會議。[1]然而市民卻爬上了耶穌會學院周圍的建築[3],用屋頂上的磚瓦狠狠地投向那些士兵,這便是磚瓦之日的由來。於是在大革命中的第一場政治衝突中,王家士兵被驅逐到了城外。[4]
軍隊指揮官發現局勢如此堪憂以至於他不得不同意召開會議,但仍不同意在首府格勒諾布爾召開。會議因此被安排於1788年7月21日,在維濟勒附近的村莊召開。[2]這次會議就是所謂的維濟耶集會。
這次事件激發了亞歷山大·德貝勒的畫《1788年7月13日,磚瓦之日》,這幅畫作於1889年。[5]他在這次事件發生一個世紀後作畫,而且還弄錯了日期,但毫無疑問他的確努力重現了這次事件。
事後餘波
編輯這次三級會議如約地按照被同意的那樣於7月21日召開。代表三個等級(貴族、僧侶和資產階級)的數百名代表參加了這一次會議,他們代表了兩種意見。會議由一位溫和改革派律師讓-約瑟夫·穆尼埃主持,通過數項決議:
這些請求為國王所接受。德布里安於1788年8月去職,但在此之前就頒佈了一個法令於1789年5月1日召開三級會議。[2] 這個法令的發佈是否是由於維濟耶會議的請求或者磚瓦之日的發生仍不清楚,因為至少一種來源顯示這一法令的發佈日期為1788年7月7日。頒佈於磚瓦之日後,然而卻是在維濟耶集會的兩周前。[4]
意義
編輯一些歷史學家,比如說喬納森·斯珀伯,使用磚瓦之日的例子證明惡化的社會形勢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有些其他歷史學家甚至把它作為大革命的開端。[1][4][6] R. M. 約翰斯頓所敘述的這次事件[2] 為磚瓦之日、維濟耶集會和大革命的開端之間理清了聯繫。
註釋
編輯- ^ 1.0 1.1 1.2 La «Journée des tuiles» à Grenob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erodote.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恢復於2006年11月4日
- ^ 2.0 2.1 2.2 2.3 2.4 Johnston, R. M. (Robert Mattes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Short History Project Gutenberg.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06: 279 [1909] [2006-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7).
- ^ 即今日勞爾·伯納德的司湯達中學
- ^ 4.0 4.1 4.2 From Failed Reforms to Revolutionary Crisis[永久失效連結],A Short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Jeremy D. Popkin, Prentice-Hall, 2005年7月14日, 恢復於2006年11月3日
- ^ The Day of the Tiles, 13 July 178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恢復於2006年11月3日
- ^ Grenoble.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1. 1911encyclopedia.org. [200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9).
拓展閱讀
編輯- Simon Schama (1989). Citizens: A Chronicl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New York: Knopf, pp. 27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