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贛方言
粵贛方言、粵客贛方言是一個在1990年代出現的新名詞,用來指一個現時粵語、客家語及贛語的超集。
粵贛方言 | |
---|---|
(有爭議) | |
地理分佈 | 東亞、東南亞等地 |
譜系學分類 | 漢藏語系
|
分支 | |
– | |
目前「粵贛方言」的理論尚未得到漢語研究主流的認同。
共同性
編輯粵、客、贛三者主要沒有濁輔音(這與湘、吳、閩不同,但贛語、粵語部分方言仍保留有濁輔音),且入聲韻尾保留得比較完整(只有部分閩語入聲韻尾有分別),聲調亦比較多。
輔音共性
編輯- 非組聲母大部份輕唇化。
- 曉母、匣母和少數溪母的合口字唸零聲母或[w]或[v],部份則轉為[f]聲母而與非組字混同。
- 知章兩組一般唸塞擦音,很少唸塞音,而且在不少地方保持為顎齦翹舌。
- 大部份的方言的h不跟u拼(惠州型、臺山型和珠海型方音除外)。
元音共性
編輯- 蟹、效、咸、山攝不同程度上保持有一二等對立。喉牙音一等的主要元音是[ɔ],二等的是[a]。
- 果、宕、江三攝的主要元音是[ɔ],通攝是[u]或[o]。
- 大部份地區[u]介音僅出現在舌根聲母之後(惠州型、台山型和珠海型方音除外)。
- 韻尾大部份保存-m, -p, -t, -k,並有鼻音音節,但相對缺乏鼻化韻。
移民聯繫
編輯梅祖麟《南北朝的江東方言和現代方言》指出:「粵語若干字反映的洽狎之別、支與之脂之別,不是直接導源於江東方言,而是間接來自早期贛語。」
郭必之《從虞支兩韻「特字」看粵方言跟古江東方言的聯繫》也指出,梁末曾有大批浙東沿海居民移居福建、廣東,江東方言曾經在嶺南流行過,但現代的粵語並不是由江東方言直接發展下來的,它的前身是由唐宋移民帶去的一種南方官話,這種官話夾雜了江西口音。[1]唐宋難民從江西經珠璣巷進入廣東,他們經濟實力強、文化水平高,語言一下子便成了區內的主流,而原居民的語言則逐漸被淘汰,最後只剩下零碎的痕跡。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客家人」與「客家話」的產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劉鎮發. Inecriteria for Chinese Dialec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Position of the "Hakka Dialect" in Chinese Dialect Grouping [漢語方言的分類標準與「客家話」在漢語方言分類上的問題].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國語言學報). January 2002, 30 (1): 82–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郭必之. 從虞支兩韻「特字」看粵方言跟古江東方言的聯繫. 語言暨語言學. 2004, 5 (3): 606-607 [202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