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尾鷯鶯科(學名:Maluridae)是雀形目中的一個,此科中的鳥類體型小,食蟲,為澳大利亞新幾內亞所特有。雖然它們被廣泛地認為是鷦鷯,但它們和北半球鷦鷯科沒有親緣關係。此科包括12細尾鷯鶯,3種鶓鷯鶯,10種草鷯鶯,以及華萊氏鷯鶯橙冠鷯鶯

細尾鷯鶯科
雄性壯麗細尾鷯鶯
細尾鷯鶯科 Malurus cyaneus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細尾鷯鶯科 Maluridae

特徵

編輯

細尾鷯鶯科鳥類體型為小型或中型,棲息的環境分佈十分廣闊,從雨林至沙漠都有分佈,但大部分物種棲息於草原或灌木叢。草鷯鶯以黑色與棕色的花紋偽裝得很好,但其他物種,尤其是雄性,大多擁有色彩燦爛的羽毛。[1]

它們是食蟲動物,主要在矮樹叢內尋找食物。它們在稠密的植被區域建造半球形的巢,青年留在巢中幫助撫養隨後誕生的小鳥並不少見。[1]

細尾鷯鶯因幾個獨特的行為特性而聞名。它們在社會上一夫一妻制,但卻是性的,也就是說雖然它們一隻雄性與一隻雌性的配對,但每個配偶都會和其他個體交配,甚至幫助撫養這樣的配對的後代。幾個物種的雄性會摘下顯眼顏色的花瓣並將它們展示給雌性,原因尚不清楚。

細尾鷯鶯的鳴聲令人愉悅而又複雜,除大多小型鳥類普遍掌握並能理解的警報鳴叫之外,至少有兩個物種(壯麗細尾鷯鶯和輝藍細尾鷯鶯)能掌握另一種在面臨捕食者時使用的發聲。這被叫做「II類發聲」,與歌聲相似,使用於面臨正在鳴叫的鐘鵲與其他掠奪性鳥類之時。然而其目的並不清楚;但它一定不是一種警告鳴叫。

分類學

編輯

就像許多其他澳大利亞生物一樣,早期的研究完全曲解了此科的組成物種,甚至比大多數的其他澳大利亞生物更加嚴重。它們被不同地分在鶲科鶯科畫眉科。根據20世紀60年代晚期的形態學研究,部分理論開始認為新幾內亞的澳大利亞——巴布亞細尾鷯鶯、草鷯鶯鶓鷯鶯以及兩個單型的,與鷦鷯相似的種類之間有親緣關係,隨着查爾斯·西布利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卵白蛋白方面的先驅工作,澳大利亞研究者在1975年提出了「細尾鷯鶯科」的科名。[2]

隨着進一步的形態學工作和20世紀末DNA分析的巨大進步,它們的分類逐漸變得明朗:細尾鷯鶯科是從澳大拉西亞巨大的鴉科輻射中出現的諸科之一。它們最近的親屬是吸蜜鳥科斑啄果鳥科[3][4] 雖然它們和歐洲與美洲的鷦鷯明顯相似,但這與基因無關,只不過是或多或少不相關的擁有同樣生態位的物種之間趨同演化的結果。

物種

編輯

鴉總科的一部分)

 
正在采紫色花瓣的輝藍細尾鷯鶯musgravei亞種)——南澳大利亞州高勒山脈

FAMILY: MALURIDAE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Garnett, Stephen. Forshaw, Joseph , 編. Encyclopaedia of Animals: Birds. London: Merehurst Press. 1991: 196. ISBN 1-85391-186-0. 
  2. ^ Schodde R, Interim List of Australian Songbirds, Melbourne: RAOU, 1975 
  3. ^ Barker, FK; Barrowclough GF, Groth JG. A phylogenetic hypothesis for passerine birds; Taxonomic and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of an analysis of nuclear DNA sequence data. Proc. R. Soc. Lond. B. 2002, 269: 295–308. doi:10.1098/rspb.2001.1883. 
  4. ^ Barker, FK; Cibois A, Schikler P, Feinstein J, Cracraft J. Phylogen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largest avian radiation (PDF).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101 (30): 11040–11045 [2007-10-12]. PMID 15263073. doi:10.1073/pnas.04018921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0-25). 

腳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