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羽絨是一層生長在外層羽毛(正羽)下面的纖細羽毛,剛孵出的鳥身上只有絨羽。絨羽分成三種:雛絨羽、體絨羽和粉絨羽,其中粉絨羽是一種特殊的絨羽,只存在一部分鳥類中。絨羽是一種優良的熱絕緣體填料,用於製造夾克、枕頭、睡袋等。從古老的琥珀中發現的羽毛表明某類恐龍可能曾經長有與絨羽類似的羽毛。絨鴨的絨羽的叫做羽絨(eiderdown)。

絨羽


概述

編輯
 
家雞和很多剛孵化便能立即活動的小動物一樣,在孵出的時候就已經有絨羽。
 
成年雄性虎皮鸚鵡在梳理羽毛時可以看到它的絨羽

絨羽的英語「down feather」中的「down」源自古諾爾斯語的「dūnn」,其含義和現代對應單詞的含義相同[1]。絨羽被認為是所有羽毛之中「最簡單」的[2]。絨羽有一條短的退化羽軸,有很少羽支和一些不帶羽鈎的小羽枝[3]

絨羽分成三種:雛絨羽、體絨羽和粉絨羽。雛絨羽(natal down)存在於大部分鳥類的雛形階段。剛孵化便能立即活動的小動物在孵出的時候就已經有絨羽,而需要母鳥照顧一段時期的雛鳥在孵化的數天或數星期內逐漸形成絨羽。冢雉的孵化是個特例,它們孵出的時候就已經有正羽了[4]體絨羽(body down)是一層細小的絨毛,生長在鳥類身體上的正羽下面[5]粉絨羽(powder down)是一種特殊的絨羽,出現在沒有親屬關係的鳥類中。一些種中,粉絨羽的羽小支末端會逐漸分解,形成角蛋白纖細顆粒,呈粉末或「羽毛粉塵」狀。這些羽毛一直生長,不會脫落[6]。在其他種中,粉末顆粒則來自位於正在成長的羽毛的羽小支周圍的細胞[7]。這些特殊的羽毛通常用作分散普通的絨羽, 然而在某些種內它們也會成簇出現[3]。所有鸚鵡都有粉絨羽,其中一些種(包括斑點亞馬遜鸚鵡)則長有大量的粉絨羽[8]。粉絨羽也會出現在䳍形目鷺科動物中[3]。粉絨羽產生的粉塵是一種已知的人體過敏原[9]

功能

編輯

絨羽鬆散的結構能留住空氣,能為鳥類隔熱,免於熱散失[5],同時還為在水上活動的鳥類提供浮力。經受全年氣溫波動變化的鳥類通常會在秋季換毛之後產生更多的絨羽[10]。有證據顯示在一些集群築巢的鳥類中,絨羽可以降低雛鳥自相殘殺的發生率,因為羽毛的硬度太大以致雛鳥難以吞下[10]。污染物可以降低這些功能的效能,例如,當絨羽沾滿油時,絨羽會纏繞成塊,從而降低隔熱效果和使水接觸到皮膚[11]

因為鳥類可以排除羽毛中的重金屬,而且羽毛可以不殺死鳥類來收集和無限期保存,所以絨羽可以用來檢測鳥類生存環境下有無金屬污染物。研究表明鳥類的食物和羽毛中的金屬污染物的含量呈現出高相關性,其中羽毛中的化學物質比例保持相對穩定,而某幾種金屬的比例則保持相對較高水平。[12]

應用

編輯

北美土著人曾在宗教儀式上使用絨羽作為強大的標誌。在某些地區流傳的故事中,的絨羽是鷹給故事中的主人公的一份重要禮物[13]鬼魂舞是一種宗教舞蹈,曾在平原印第安人中尤為普及,每個舞者身上都有一根有顏色的羽毛,其末端也裝飾有一根不同顏色的絨羽。羽毛一般是取自鬼魂舞中用來祭祀的烏鴉,或者是取自供給各個部落的鷹[14]。絨羽也用於製造祖尼神話中的祈禱杖。鷹的羽毛屬於陽光牧師 ,陽光牧師曾在太陽下放置絨羽,而在需要下雨的時候,其他牧師可以用上這些絨羽,因為絨羽據說會令人聯想到是「下雨前集結在地平線上的起絨的雲」。霍皮族印第安人為了使爬行動物平靜,則用鷹的絨羽擦拭在蛇舞中捉回來的響尾蛇[15]

數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人用絨羽作為隔熱材料。17世紀俄羅斯的一份文件顯示,賣給荷蘭商人的商品的當中也有絨羽[16]。早在1890年,挪威北部的社區開始保護含有絨羽的絨鴨巢[17]。現代人使用絨羽主要是因為其優良的隔熱效果,因為絨羽具有很好的保溫功能和填充特性。這就意味着絨羽可以更有效率留住作為隔熱層的一小袋空氣。絨羽還有填充功能,可以打包存放在一個很小的空間。然而,當絨羽潮濕的時候,實際上其隔熱效果也被抵消,致使其隔熱效果比大部分同等潮濕的人造填充物更差。壓縮後的絨羽的隔熱效果也會降低,因此,用絨羽作隔熱物質的睡袋需要用床褥來隔絕熱量,否則熱量將傳遞到地面。

絨羽隔熱效果是按填充度分級的,並用特定盎司的絨羽佔據多少立方英寸的空間作為衡量,對應單位是立方英寸每盎司(in3/oz)。因此,相同質量的絨羽,填充度越高(佔據越多空間),隔熱效果就越好。大部分戶外裝備的隔熱效果介於400-900 in3/oz(230-520 cm3/g)之間。大多數情況下,500-600 in3/oz(290-360 cm3/g)就已經足夠暖和輕便。而800-900 in3/oz(460-520 cm3/g)則用於非常輕便的和(或)非常寒冷天氣下的裝備。

獲取方法

編輯

獲得絨羽的方法有很多種。產羽毛的鳥類可以有其他用途,如提供食用,而其中一些鳥類則純粹因為絨羽而被射殺,其他鳥類(特別是某種鵝)也會定期活着拔掉位於胸部的羽毛。一些鳥也會用絨羽填充它們的巢,如絨鴨,而要安全地獲取絨羽則要等到雛鳥離巢之後。

動物權利團體認為活着拔掉絨羽是一種殘忍的、引起痛苦的過程,尤其是在鳥類反覆遭受拔掉絨羽之後。[18]

突變

編輯

控制形成絨羽的基因曾在一個德國白來航雞種群內發生突變。雖然突變後還保留了與一般絨羽相同的成分,但是16至17天的孵化期過後,羽毛的角鞘將過度角化,導致不能正常裂開,而正常情況下是在羽毛生長的最後一個階段期間裂開的。因此鳥的絨羽呈纏繞態。呈現這種現象的雛雞的毛看起來是豎立的和像是被燒焦的,體重也比正常的雛雞更輕。[19]

恐龍

編輯

從一塊位於法國西部的琥珀中發現的羽毛表明某類恐龍可能曾經原生長有類絨羽的羽毛。[20]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7down (noun).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2009-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5). 
  2. ^ Spearman, Richard Ian Campbell. The Integumen: A Textbook of Skin B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97. ISBN 0-521-20048-2. 
  3. ^ 3.0 3.1 3.2 de Juana, Eduardo. Class Aves (Birds). del Hoyo, Josep (編). 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 1: Ostrich to Ducks.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39. 
  4. ^ Campbell & Lack, p. 470
  5. ^ 5.0 5.1 Elphick, Chris; Dunning, Jr., John B.; Cech, Rich; Rubega, Margaret. Flight, Form, and Function. Sibley, David; Elphick, Chris and Dunning Jr., John B. (編). The Sibley Guide to Bird Life & Behaviour.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17. 2001. ISBN 0713662506. 
  6. ^ Podulka, Sandy; Rohrbaugh, Ronald W.; Bonney, Rick (編). Home Study Course in Bird Biology, second edition. Cornell Laboratory of Ornithology. 2003: 55 (Glossary). 
  7. ^ Campbell & Lack, p. 208
  8. ^ Juniper, Tony; Parr, Mike. Parrots: A Guide to the Parrots of the World.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03: 17. ISBN 0713669330. 
  9. ^ Klein, Norman; Sicklick, Marc J. Bird Allergies - iVillage Your Total Health. iVilliage - Your Total Health. 7 March 2007 [22 Dec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8月2日). 
  10. ^ 10.0 10.1 Scott, Graham. Essential Ornit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31. ISBN 0198569971. 
  11. ^ Griner, Lynn A.; Herdman, Robert. Effects of Oil Pollution on Waterfowl: A Study of Salvage Methods. EPA Water Quality Office. December 1970: 18. 
  12. ^ Burger, Joanna; Gochfeld, Michael; Jeituer, Christian; Snigaroff, Daniel; Snigaroff, Ronald; Stamm, Timothy; Volz, Conrad. Assessment of metals in down feathers of female common eiders and their eggs from the Aleutians: arsenic, cadmium, chromium, lead, manganese, mercury and selenium (PD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8, 143 (1–3): 247–256. doi:10.1007/s10661-007-9973-y. [失效連結]
  13. ^ Grinnell, George Bird. The Indians of Today. Read Books. 2008: 74–75. ISBN 1443769703. 
  14. ^ Mooney, James. The Ghost Dance Religion and Wounded Knee. Mineola, NY: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73: 919. ISBN 0-486-26759-8. 
  15. ^ Hodge, Gene Meany. Kachina Tales from the Indian Pueblos. Santa Fe: Sunstone Press. 1993: 57. ISBN 0-86534-184-2. 
  16. ^ Johnsgard, Paul A. Earth, Water and Sky: A Naturalist's Stories and Sketches.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9: 119–120. ISBN 029274059X. 
  17. ^ Roth, Harald H.; Merz, Günter. Wildlife Resources: A Global Account of Economic Use.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7: 363. ISBN 3-540-61357-9. 
  18. ^ Down and Silk: Birds and Insects Exploited for Fabric.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10). 
  19. ^ Crawford, R. D. Poultry breeding and genetics. Amsterda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1990: 182. ISBN 0-444-88557-9. 
  20. ^ Owen, James. Dino-Era Feathers Found Encased in Amber.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11 May 2009 [29 Ma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