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惠清
葉惠清(1868年—1928年),臺灣彰化縣東螺西堡舊眉庄(今彰化縣溪州鄉舊眉村)人,祖籍福建泉州府永春,臺灣日治時期地方政府官員,第一任溪州庄庄長。
生平
編輯葉惠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父葉虎、母陳聚[1]:303。幼習漢學,曾在私塾教書[1]:303。日軍抵達溪州時,葉惠清與之比手畫腳,成為村民與日人之間的溝通橋樑[1]:303。1898年任北斗辦務署東螺西堡、東螺東堡第四區庄長,兩年後被指派擔任北斗辦務署舊眉區區長[1]:303。1907年5月,其與北斗仕紳陳章琪奉廳長之命赴東京參觀博覽會,啟程前之19日於北斗支廳舉辦送別會,有一百多位官紳出席,次日啟程時公學校樂隊奏樂送別[2]。1910年行政區劃調整,改任臺中廳舊眉區區長[1]:303。此外他也對公共事務頗為熱心,努力學習日語,每晚皆參加當地之「國語研究會」,並在區長役場事務室懸掛黑板,以勉勵自己努力學習[3]。
1920年舊眉區與下壩區合併,新設溪州庄,任第一任庄長,在任期間主導建設莿仔埤圳[1]:303。該圳開鑿自乾隆年間,但功能有限,且僅限於上游。1901年公共埤圳規則頒佈,將該圳納入政府管理,計劃將該圳連通至各鄉鎮,然開圳初期即遭民眾大力反對。葉惠清號召壯丁在開圳工事現場守備,並於夜間點燃火把施工,避免與反對群眾產生衝突。開圳完畢後,使南彰化平原獲得灌溉,得以種植稻米圳[1]:303-304[註 1]。
1919年起,其主導濁水溪堤防之修築。修築前因並無堤防阻擋濁水溪之水,每逢大雨,溪水便氾濫,居民不得不四處搬遷。1923年堤防竣工後,居民才得以安頓家園[1]:304。1928年,葉惠清過世[1]:303。
1952年11月,溪州鄉鄉民向北斗水利委員會(今彰化農田水利會)請願,希望替其樹立銅像,但最後不了了之[1]:304。
住宅
編輯葉惠清在全盛時期建有葉家宅第「如心堂」,位於舊眉。其名稱來源於《周禮》、《論語》。如、心二字結合在一起便為「恕」,有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之意。該宅為一中西合璧之三合院,以紅白相間的帶狀滾繞牆壁當作裝飾手法[1]:304。
家庭
編輯妻謝罔克,育有5子4女。長子葉啟庚、次子葉啟明、三子葉啟仁、四子葉啟宇、五子葉啟模、長女葉絨、次女葉瑜、三女葉淑、四女葉洗水,其中葉啟仁曾當過溪州鄉鄉長[1]:304。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李毓嵐. 〈葉惠清(1868-1928)〉. 周馥儀、黃秀政、李毓嵐、顧雅文、張素玢、李昭容、王靜儀、王振勳、郭秋君、邱錦模、張林傑、楊薇萱、孫志雄、李貞宜、陳湘玫 (編). 《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政治人物篇》. 彰化縣政府. 2018-10. ISBN 978-986-05-7007-6.
- ^ 〈觀光就道〉.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07-05-30.
- ^ 奇特の區長. 《臺灣日日新報》. 1918-08-31.
- ^ 謝英從、陳允勇、曾錦螢 (編). 《挖仔街腰站:清季彰化郵驛道路研究調查》. 彰化縣文化局. 2002-12. ISBN 957-01-0231-4.